“不跟你說了!我上課去了!”
蘇清璇羞得直接掛了電話。
劉清明拿著發出忙音的手機,臉上的笑容久久沒有散去。
每天調戲調戲媳婦兒,成了他一天忙碌工作和學習中最快樂的時刻。
他的工作,非常忙。
在正式進入體改辦之前,劉清明真的以為,這就是個務虛的、寫寫材料的清閑單位。
可當他真正開始工作才發現,這里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
這是一個戰略位置極高的平臺。
他來報到的第一天,就被司長帶著,參加了一場內部的研討會。
研討會的內容,是《關于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各省份及地區經濟結構差異化發展的若干思考》。
西部大開發!
這可是一項規劃持續五十年,前后預計總投入超過1.2萬億的超級工程!
僅僅是前期的基礎投入,就達到了驚人的1500億。
要知道,這可是2000年初的1500億!
國家能在經濟尚未完全騰飛的階段,就拿出如此巨大的手筆,投入到廣袤而不發達的西部地區,這背后所體現的,正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以及共同富裕的決心。
這絕不是單純的經濟賬。
而與這個超級大工程相對應的,是一系列足以載入史冊的配套項目。
修筑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越無數高海拔凍土和復雜地質環境的青藏鐵路。
以及,兩大能源戰略輸送工程,“西電東送”和“西氣東輸”。
哪一項都足以載入史冊。
會議室里,一個個平日里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同事們,圍繞著這些宏大的議題,引經據典,各抒己見,討論得熱火朝天。
劉清明坐在最末尾的位置,聽得目瞪口呆。
這是自己這個級別的人能聽的內容嗎?
他的工作單位,正式名稱是: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
簡稱,國院體改辦。
體改辦的總編制一共只有85人。
除開一正四副五位主任級別的領導,
他所在的,是綜合調研司。
全司工作人員,包括司長在內,一共15人,在全部六個司中人數排名第三,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司了。
司長何光旭將他介紹給司里的同事們時,劉清明才真正搞清楚了自己的定位。
他這個副處,并不是什么副處長。
而是,副處級調研員。
在全司15名同事當中,級別和排名,墊底。
這個清晰的認知,讓劉清明瞬間就想到了自己當初剛剛調入省委辦公廳報到的那一天。
果然,平臺越高,起點就越低。
換地圖就得從頭再來,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他的司長何光旭,是一個看起來四十多歲,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中年人。
實際年齡已經快五十了。
何光旭對劉清明的到來,是抱有幾分好奇的。
自從早年高院直接招錄應屆生的政策被中止之后,國院系統的進人渠道,目前主要是從中直機關和高院內部選調。
地方上調也是一個途徑,但數量極少,而且門檻極高。
眼前這個年僅二十五歲的副處級干部,履歷堪稱豐富到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