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楚了,說清楚了,我也查到了記錄。”
“那為什么不行?”劉清明的聲音冷了下來,“需要我再打個電話?”
“別別別,劉處,不是這個意思。”李勝基急忙擺手,“我承認有這批貨,但這個事它不是我們部門干的,我沒辦法處理啊。”
“我要是現在就把物資交給你,回頭人家過來找我要,我怎么辦?您這不是為難我嗎?”
劉清明被他這套邏輯給氣笑了。
“那要怎么樣,我才能拿回我的東西?”
“劉處,您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李勝基賠著笑臉,“我已經請示了上級,他們會馬上聯系物資的經手人,讓他們過來跟您當面交接。”
“您看這樣好不好,外面天寒地凍的,您先進我的辦公室,喝杯熱茶,暖和暖和,等一等?”
劉清明心里跟明鏡似的。
這又是一招“拖”字訣。
但他也沒有當場發作,點了點頭。
“帶路吧。”
李勝基如蒙大赦,連忙在前面引路,將劉清明帶進了倉庫區。
辦公室是用彩鋼板臨時搭建起來的,雖然簡陋,但屋里接了暖氣,比站在天寒地凍的室外要舒服太多。
李勝基親自給劉清明泡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然后就小心翼翼地站在一邊,陪著說話。
劉清明也不客氣,捧著茶杯,坐在屋子中間的暖氣片旁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他聊著。
他不動聲色地套著話,李勝基也小心翼翼地應付著。
聊著聊著,劉清明話鋒一轉,聊到了奧運工程本身。
他記得,奧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后來都是面向全球公開招標的,奧運村的后續運營也是如此。
他隨口提了幾個問題。
“李主任,你們考慮過沒有,這些場館,花了國家這么多錢建起來,賽后怎么運營?”
“總不能比賽一結束,就全都空置荒廢了吧?那得是多大的浪費。”
“如何讓這些體育場館在賽事結束之后,還能持續產生盈利能力,甚至成為城市的新地標,這才是關鍵。”
他說的這些,頭頭是道,聽得李勝基一愣一愣的。
這些都是只有頂層的專家和領導才會去思考的宏大命題,普通人誰會去想那么遠?能在家門口看奧運,已經是全民狂歡的盛事了。
這個年輕的副處長,怎么會對這些了解得這么多?
他提出的問題,更是直指核心,一針見血。
這份見識,這份沉穩,這份超越年齡的干練,讓李勝基再也不敢有絲毫的小覷。
他意識到,眼前這個年輕人,絕不是一個可以隨意糊弄的角色。
沒過多久,辦公室的門被人從外面推開。
兩個男人一前一后走了進來。
為首的男人年紀稍長,大約三十來歲,穿著一身得體的體制內干部裝束,氣質沉穩。
跟在他身后的男人要年輕一些,二十六七歲的樣子,身上的穿著雖然看不出牌子,但質料和剪裁都相當不凡,一看就價值不菲。
李勝基顯然認識來人,立刻站起身,熱情地迎了上去。
“何處,您來了。”
他轉過身,為雙方介紹。
“這位是衛生部指導小組的劉處長。”
“劉處,這位是外文局的何處。”
為首的男子主動向劉清明伸出手。
“不好意思,劉處長,路上有點堵車,來晚了。”
“我叫何文雄,在外文局下屬的網新辦工作。”
網新辦。
劉清明伸手與他輕輕一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