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紛紛快步走去。
然而剛看清里面的情況,一種專家臉上也立馬現出跟見了鬼一般的神色。
卻見病房內,寧景明在許秋的輔助下竟然已經坐了起來,雙腳就這么踩在了地上……
這一幕的沖擊力不亞于欣喜若狂地去看產房里剛誕下的嬰孩,然后那胎毛都還沒褪去的家伙喊了一聲“爸爸”。
術后當晚脫機,次日轉入普通病房,已經很超模了。
結果現在……竟然能坐起來了?
那按照這個恢復速度,豈不是明天就能下地?
聯想到這個可能性,在場的醫生突然有點懷疑人生了。
沒搞錯的話,一般的bentall手術患者,也得術后三四天才能下床。
像寧景明這種極危重病人,真能剛做完手術就活蹦亂跳嗎……知道的說是換了個主動脈弓之類,不知道的還以為直接換了個身體!
“不出意外的話,今晚就可以嘗試下地活動。”許秋沒搭理出現在門口的一個個腦袋,在測評表上劃了幾道,隨后將黑筆放入口袋。
旁邊的侯從軍欲言又止……這筆可刻著阜外心外科的標志,你總不能帶回臨醫?
不過說實話,此刻他也處于強烈的震撼中。
許秋的手術自是做得極漂亮的,幾十分鐘就搞定的血管分離,四分鐘拿下的常溫阻斷,以及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廣泛血管替換,最后也最艱難的一步止血檢測更是一遍過……
但他沒有想到,病人術后恢復能到這種程度。
夸張嗎?
對比同類型病人的平均水平,寧景明的指標何止是夸張,簡直是開掛。
但,合理嗎?
侯從軍仔細想一想,卻覺得就該是這種恢復速度!
許秋能把手術做到這種程度,可以說就算是顯微鏡放大了看,也無法從細節處挑出什么毛病……
如此精益求精的手術,若是病人不能以碾壓的術后指標迅速痊愈,那才是不合常理。
俗話說內科無第一、外科無第二。
他們這些拿手術刀的,很多時候做的就是非對即錯的選項。
但,人體卻是有容錯率的,所謂“手術成功”,并不需要滿分,有時候拿個及格分數就夠了。
哪怕每一個細節都沒有做好,但能拿個六十分,也算是手術成功。
一般醫生主刀的病人術后恢復差,是因為他手術雖然看似完成了,但縫合做得稀爛,甚至可能連假腔都沒有完全隔絕,抑或是干脆選擇性腦灌注的時候就拖太久了,導致病人出現了各種看不見的損傷。
甚至連儀器都無法檢測出來。
但許秋卻不同。
即便無法能看出來,他的細節也是雕琢得完美無瑕。
哪怕是顯微鏡也無法檢測的微末處,他也絲毫不含糊。
這樣做出來的手術,拿的自然就是滿分了。
同樣是“手術成功”,前者六十分,許秋一百分,術后指標能一樣才是見鬼了。
“怎么樣,你還覺得他那些肺移植病人的術后指標造假嗎?”杜崇嵐笑著問道。
他還記得,自己把論文給侯從軍看時,對方一臉鄙夷地望著自己,仿佛他和許秋同流合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