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許醫生最擅長的喉返神經,又或者是迷走神經等等,做得如何,術中就能做個肌電圖測試,根據電活動來判斷神經縫合的好壞。
“而指神經就沒這么講究了。
“手指神經是單純的感覺纖維,只要有良好的對合就能迅速再生,恢復效果就算是過得去了。
“一般,在兩掌側神經外膜縫合個兩到三針就行了,必須做出取舍的話,優先修復拇指和小指的尺側指神經,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橈側指神經……”
當然,應對各種復雜情況,還有更高端的神經束移植、神經交叉縫合等等,不過手外科這群人不懂,也掌握不了。
“許醫生的縫合蠻復雜,好像不是神經外膜縫合?”有人問道。
章主任眼睛都看直了,道:“這是神經束膜縫合!”
有些激動地說完,他又補充道:“神經其實和血管一樣,縫合得越多越好、越精細越好。
“能做到兩側都完美修復的,指痛、溫、觸覺恢復快,兩點辯別覺精度高,外觀飽滿,出汗良好!而相比之下,單側吻合,抑或是單純的神經外膜吻合,功能都要差很多。”
說著說著,章主任的聲音就消失了。
眾人的注意力也被顯示屏上的畫面吸引。
只見顯微鏡下,許秋流暢地對神經束膜一一縫合,術野中沒有一個神經束露出外膜,也無一處外膜內翻。
甚至不用測試,他們都能想象到這根手指的神經恢復效果會有多好……百分之九十可能只是起點,甚至能超過95的恢復率!
咔——最后一條柔韌的神經被許秋修復完畢。
他放下了顯微器械,目光也從顯微鏡中挪開,道:“嚴主任,到你了。”
嚴主任咽了下口水,他突然有點不想動刀子了。
在許秋這種技術的對比之下,嚴主任有種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感覺……
“屈肌腱還是相當難的,我不擅長。”許秋搖頭,實話實說道。
這話引起了一番輕輕的笑聲。
嚴主任也道:“許醫生能把血管和神經做到這種程度,一個小小的屈肌腱還能難倒你?”
雖然說屈肌腱曾經被稱為“手外科無人區”,因為它分布在狹小的腱鞘內,很容易發生黏連,處理難度非常高,術后的功能恢復也很差。
但現在也有應對的術式,而且跟許秋的血管縫接、神經縫合比起來,難度要小上不少。
能接血管、合神經,做不了屈肌腱?
蒙誰呢。
不過嚴主任也沒有強求,硬著頭皮上臺了,笑道:“許醫生既然給我露兩手的機會,那我就不藏拙了。”
說著,便開始縫合屈肌腱。
如果沒有許秋之前的發揮,手術室里大概會有一片吹捧贊嘆之聲。
然而此刻,把嚴主任磕磕絆絆的肌腱縫合,跟許秋那游刃有余的血管神經處理比起來,兩者的差距就有點過于明顯了。
但沒有人敢說什么。
嚴主任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幾十年的功力了。
所謂的磕磕絆絆,也只是和許秋比起來而已,實際上他已經做得相當漂亮。
換成另一個人,光是拿顯微縫合針可能就抖得和帕金森一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