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會討論的內容非常多。
有關于國際肺移植新進展,如供肺評估與質量改進、肺移植動物模型構建,以及臨床上的移植策略、術式、路徑等。
也有領域內的前沿技術,高新科技。
譬如斯蒂芬的達芬奇機器人、共聚焦內鏡技術。
過程中,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十攝氏度下保存的供肺,或擁有更好的移植效果”
現階段,全球普遍認可的儲存溫度是四攝氏度,這也是絕大多數器官移植的最適低溫。
但經過最新研究發現,十攝氏度之下儲存供體肺,能夠顯著延長其在體外的保存時間,最長可達到四攝氏度下的四倍。
四倍是什么概念?
這將徹底改變肺移植的生態。
將一臺臺不得不進行的緊急手術,變成有時間做精心準備、可以慢慢調整病人狀態的“限期手術”。
如果這一項成果得到證實,并且應用在臨床上,對于他們這些肺移植醫生而言,算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唯一有點可惜的是……這么猛的研究成果,怎么不是我發現的?!
又錯過了一個晉升的機會!
“接下來,杜崇嵐教授。”主持人的聲音將眾人拉了回來。
一眾專家連忙收心,一個個跟聽話的小學生似的端坐,絲毫不敢對杜崇嵐有半點不尊敬。
杜崇嵐上臺后也不廢話,直接就開始上干貨。
“接下來我請各位看兩篇論文。
“其一,《體外循環下序貫式雙肺移植手術的操作規范》“第二,《序貫式雙肺移植的手術探索:32臺肺移植術后的實踐細節與經驗分析》”
隨著時間推移,會議室漸漸鴉雀無聲。
一位位專家此時都瞪大眼睛,似乎不愿意錯過任何一行。
有些人甚至已經掏出手機,想拍完照回去慢慢看。
等兩篇論文都閱畢,會場內久久沒有人開口,眾人都依舊沉浸在序貫式雙肺移植的震撼之中。
而一部分人震撼的同時,臉色也有些難看。
他們自然能意識到,這個術式會影響到如今肺移植領域已經形成的格局。
新技術的出現,就意味著大洗牌。
下一輪洗牌,他們這些坐擁先發優勢的既得利益者,還能夠保得住如今的地位嗎?
而就在這個時候,杜崇嵐總結性的話語響起:“序貫式移植術的操作步驟詳實,也確有優勢。
“同時,它的術后指標、預后都已經通過三十多臺手術證實了,雖然沒有遠期的觀察,但序貫式雙肺移植說白了就是更改單肺移植的順序而已,能有什么大變化?
“而從病人的平均預后來看,序貫式的療效又有著顯著的優勢……”
一番概括之后,杜崇嵐目光掃過全場,道:“因此我提議,下一年度,各地施行序貫式雙肺移植,大力將其發展為主流術式。”
話音落下,會場吵成了一鍋粥。
杜崇嵐沒有阻止,而是看向了侯從軍。
侯教授的表情和之前沒什么變化,嘴型仿佛在說“我是有原則的”……
約莫十多分鐘后,討論聲慢慢停止。
杜崇嵐這才一敲桌子,道:“各位表個態吧。”
這句話落下,會場寂靜無聲,沒有人敢當出頭鳥,眾人也都縮著脖子,等著站隊。
吱嘎——就在這時,傳來有人起身導致凳子被拖動的聲音。
眾人趕緊望去,卻都是一愣。
只見侯從軍站了起來,表情嚴肅地道:“序貫式移植不錯,許秋我也接觸過,是一個可靠的醫生,我同意。”
這話一落下,場上還在觀望的人徹底明白該如何抉擇了。
本來有杜崇嵐的推動,這事兒就會有不少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