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隔得遠。
但他還是能看出來,周景芝的狀態似乎不是太好。
“二姑婆老年癡呆有點嚴重了。這些年的身體越來越差,能看到手指恢復,其實已經非常不錯了。”
周清雅顯然是個樂天派。
她沒有和那些身體基礎本來就好的病人對比,那只不過是徒增落差感。
實際上,以周景芝本來的身體來看,她現在的狀態的確很值得高興了。
“行,那就做個簡單的術后檢查。”
對周景芝的檢查,和楊軍就不太一樣了。
畢竟一個是斷指再植,一個則是全手脫套傷再造。
“老太太。”
許秋來到了病人面前,見對方還扭頭望著窗外出神,便喊了一聲。
好幾秒后,周景芝才回過頭來。
她眼睛一定,最后才落在許秋身上,干啞著嗓子道:“你是誰?”
“我是醫生,來給你做個檢查。”
“我沒病,做什么檢查?”
“沒錯,不過我得先檢查了確認你沒病,之后我上報上去,這是我們要走的程序。”
程序……
這兩個字說服了周景芝。
哪怕對方的腦子已經不太清醒,但多年來嚴謹的邏輯思維讓她對“程序”非常敏感。
《醫療法》的完善與推行,需要講究合規的程序。
包括大醫改,以及各類醫療法條的推行,都有著嚴格的程序。
“那就開始吧。我這邊的護士會隨時記錄,所有東西都有證據留存。”許秋說著。
而此時,周清雅和旁邊的護士等人都一臉錯愕。
本來周清雅還以為,光是想要讓老太太配合,就要花費一番狠功夫。
沒想到,許秋三兩句就搞定了?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能抓住人心的醫生。
自己二姑婆,的確是個一板一眼的人……而許秋的每一個細節,都踩在了周景芝的舒適點上。
以至于這位老太太一下子就不抵觸了。
“開始吧。”
許秋這邊已經戴上了醫用手套。
對待周景芝,就要做常規的“視觸叩聽”了。
當然,更準確來說其實是“問診”“視診”和“觸診”。
問診包括受傷部位的感受、疼痛程度、腫脹、受限的關節及功能喪失等。
周景芝雖然患病,但對答還是很清晰,而且用詞精確,能看出來是個文化水平非常高的人。
隨后是視診和觸診。
查看傷口愈合情況、感染情況、畸形及縫合狀況。
以及檢查患處溫度、出汗情況、腫脹程度、疤痕的緊繃度、軟組織的彈性、關節僵硬的位置及角度、關節的主動和被動活動……
這些檢查都非常細致。
一步步做下來,很耗費時間。
不過許秋相當有耐心。
周清雅一開始還擔心老太太突然就開始板著臉、拒絕配合。
沒想到,在許秋一測一記錄的表演下,老太太也非常認真。
檢查的時候,王修文等人也終于躡手躡腳的進來了。
他們不敢隨意打擾老太太。
不過,就算他們發出聲音,老太太估計也不會給一個眼神。
半個多小時后,所有檢查都完成。
許秋翻閱著手里各種詳細的數據,最后給出了一個總結。
“許醫生,我的手能恢復幾成?”周景芝老太太蒼老的聲音傳來。
許秋匯總著各類細化指標,最后得出了總評分,道:“根據目前的表現,可以給出‘良’的預后,能有個七八成。之后自理應該沒問題。”
等說完這話,他才意識到什么,放下統計表,看向了病床上的周景芝。
果然,此刻老太太眼神變得清明了。
顯然就在檢查的過程中,她從阿爾茲海默病的認知障礙中恢復了過來,重新變回了八十二歲的醫學界老人。
“二姑婆!”
“周教授!”
此時,周清雅、王修文等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周清雅是純粹的高興。
自從周景芝過完八十大壽后,老年癡呆的時間越來越多,記憶和認知波動越發頻繁,能這么清醒屬實是少見。
而王修文等人更多的是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