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倏地吹過。
打在幾人后脖頸上,他們才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臥槽……”
此時,胡主任才如夢初醒,道:“許醫生這就開始參與戴教授的項目了?”
鐘經山也咋舌,道:“戴教授都還沒研究明白,竟然就讓許秋參與……這次真要是搞出來原理機制,那神經領域要發生地震了!”
只有湯姆森目光深邃。
讓許秋加入,到底是許秋沾光,還是戴楠蹭到好處……這還是兩說!
就像是湯姆森剛來臨醫時。
他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奔著扶貧的目的來,結果到這邊就只會喊六六六了。
沒辦法。
許秋的手術實力太超標!
而這次的“分期逆轉術”,許秋如果真能研究明白。
都不需要闡述真相,只要挖出十之一二,讓這冰山顯露一角,就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了!
“成了的話,這是能發表在《nature》和《science》兩大頂刊上的成果了。”湯姆森暗暗驚嘆著。
全球三大頂刊。
這代表了學科的前沿與先鋒。
甚至可能代表著學術界未來的研究方向!
因此,哪怕是湯姆森都心驚不已。
“要不要聯系我們霉國的神經外科醫生?”
湯姆森陷入了沉思。
面對這種注定要載入學術界史冊的成就,即便是他,都難以忽視。
思慮片刻后,湯姆森最后還是搖了搖頭。
許秋用真誠對待他。
沒有搶功勞,更不獨占風頭。
如果跟這么一個人玩小動作,湯姆森可能會贏得一時的名利,但會損失更多。
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玷污當下和許秋還算是不錯的“友情”!
……
深夜。
許秋洗完漱,沒有休息,而是來到了書桌前,打開電腦,檢索起相關的文獻。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問題。
一,是與楊軍有關的、嗜鉻細胞瘤與各種癥狀的關聯。
二則是“顱腦類淋巴系統”!
前者,是不是嗜鉻細胞瘤,明天做完奧曲肽顯像估計就能見分曉了。
如果顯示陽性,那就十有八九確診了。
但如果是陰性的話……基本上就完全排除了。
到時候楊軍之前的病情變化可能真就成了懸案。
而“顱腦類淋巴系統”,許秋不算了解。
但他也打算從不同角度找一找資料,多做了解。
醫學是需要想象力的。
比如細胞療法。
當人們發現t細胞具有“直接殺傷靶細胞”的作用時,一部分具有天馬行空想法的人,就想到了能否“編程t細胞”。
就像是編輯一段程序代碼一樣。
編輯t細胞,改變它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指向,讓它專門攻擊癌細胞。
這個想法對于免疫學家來說是荒謬的。
在當時看來也屬于是異想天開。
但如今,car-t細胞療法正是沿襲著“編程t細胞”的思路而生,如今已經在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領域發揮了作用。
戴楠的確是神經領域的權威。
無人敢質疑她的能力。
但,她看待“顱腦類淋巴系統”,或許會太專業!
專業不是什么壞事。
但,在探索新領域上卻不一定完全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