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過往的知識體系過于堅固與龐大,以至于想要從中找出一些異端,還沒生出念頭,可能就被戴楠的潛意識給否決了。
因為“不符合神經醫學領域的認知”。
而許秋,卻能跳出其中,用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
“過去神經病學家對‘顱腦類淋巴系統’的研究,大多是盯緊了‘液體’的形態。
“但如果把大腦的解剖結構也當成‘大腦排毒系統’的一部分呢?”
一念至此,許秋腦海中仿佛劈過一道閃電。
他翻出了草稿紙,迅速記下一個個想法。
……
次日。
許秋早早地回到了崗位。
結束早交班后,他例行進行了查房。
周景芝、楊雙福等預后很樂觀。
而其余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以及頸深部淋巴管-靜脈吻合的病人,恢復效果也不錯。
這讓感染科等人震撼不已。
湯姆森也忍不住贊嘆。
做淋巴靜脈吻合,哪怕是借助超顯微設備,也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
比如乳糜漏、淋巴液滲漏、皮瓣感染等等。
其中七十二小時血管危象期、皮瓣成活后又需要經歷丹毒、蜂窩織炎和淋巴管炎等并發癥的考驗……
可以說是關關難過。
但許秋這些病人,卻偏偏關關都輕易越過!
以至于,湯姆森都感覺這手術是不是沒有想象中這么難!
不過,當查房到其他人處理的病人后,一切就原形畢露了。
比如湯姆森和沈瑤。
他們兩人的技術,前者就不用說了,絕對的大師級別。
后者也是數一數二的天才醫生。
但他們的病人,在術后三天的危險期就可能出現縫合處顏色、質地異常,有的還可能出現低溫、缺氧等表象。
而這其實已經是遠超業內同行的術后了。
肯定是值得驕傲的預后。
不過和許秋起來……就根本沒眼看了。
至于鐘經山和胡主任。
他們兩人昨天做的手術,今天早上臨海國際的護士就已經呼叫了兩次,好懸沒發生危象,總算是成活了下來!
而有這個對比,他們才愈發地感覺到許秋在超顯微手術的造詣有多深!
“許醫生,楊軍馬上回來了!”
這時,手外科的一名小護士喊道。
許秋精神一怔。
大清早,楊軍就被送去做奧曲肽顯像了。
這東西是才從臨海國際運過來的,隨來隨用。
這會兒,應該已經出結果了。
不過許秋不著急。
之后,還要經過pet-ct的處理,肯定要等到中午去了。
“趁著這個時間,把剩下的幾臺手術也給做了。”
許秋一點也不耽誤時間。
湯姆森、戴楠等人對視一眼,相視一笑,臉上寫滿了無奈。
但更覺得佩服。
許秋這心態……實在是太穩重了!
……
中午時分。
許秋結束兩臺手術,飯也沒吃,先回了辦公室。
他調出了楊軍的住院病歷,點開檢查報告一欄。
果然,核醫學科室的奧曲肽檢查已經出爐。
掃了一眼結果,許秋表情就有些怪異了,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