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是心外科醫生!
不可能和內分泌醫生一樣,看到兒茶酚胺就能條件反射似的想起嗜鉻細胞瘤!
因此根本沒有聯想到這方面!
而此時,內分泌科的主任、副主任等人也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怪不得病人用藥后,當天就康復了!
按理說,再對癥的藥物,也不可能這么快生效。
但……如果根源是兒茶酚胺,可能還真能做到!
既然病因是兒茶酚胺。
那直接用β受體阻滯劑減弱兒茶酚胺的作用,不就能立地見效了?
“但……白細胞呢?”
有人問到。
兒茶酚胺還能導致白細胞的變化。
許秋顯然早有準備。
昨晚和今天中午,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
幾乎沒有醫生愿意這樣去刨根問底。
但許秋肯沉下心去做。
最后,還真讓他找到了相關的研究!
許秋道:“兒茶酚胺大量釋放,恰恰就會導致白細胞增多,同時還有白細胞核左移!”
他不緊不慢地給出了解釋:“兒茶酚胺能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引起血管收縮和血流重新分配,將更多的血流導向肌肉和重要器官,而減少皮膚、內臟等區域的血液供應。
“這種情況下,白細胞從邊緣池,比如肺、肝、脾的血管壁……從這些位置轉移出來,重新分布到循環血液中!
“此時若是做血常規,采的是循環血,就能檢測到白細胞增高!
“事實上,重癥感染白細胞不升反降,也是這個原理!”
絕大多數醫生,只知道白細胞升高可能意味著“炎癥”“感染”等。
但他們并不知道,白細胞的發育階段就要經歷分裂池、成熟池、貯備池、循循環池/邊緣池。
而人體內起作用的白細胞,主要是循環池和邊緣池!
前者是在血管內隨血液流動的白細胞,也即外周血白細胞。
做血常規檢查時,查的就是這一項。
至于邊緣池,指的是貼附于血管壁,不隨血液流動的白細胞。
二者處于動態平衡之中。
而重度感染時,大量白細胞可能發生附壁,此時查出來的白細胞反而更少了。
放在楊軍身上。
他白細胞的驟增,是因為兒茶酚胺到導致邊緣池的白細胞脫離附壁狀態,進入循環血液中。
而再用藥后的次日中午,就回歸正常。
同樣也是因為應用了β受體阻滯劑,循環池、邊緣池的白細胞恢復了動態平衡!
這個過程中。
楊軍沒有發生感染,沒有任何炎癥,僅僅是因為兒茶酚胺改變了白細胞的平衡點!
……
隨著許秋解釋完畢,會議室內,眾人的表情都有些面面相覷了。
他們是帶著疑問來的。
但卻沒有想到,許秋給出的答案如此專業!
甚至于根本找不到點反駁。
原以為會是一次非常艱難的會診討論。
卻沒想到,許秋直接闡述得清清楚楚,眾人等人抄答案就是了!
“難怪心肌標志物沒有變化。
“因為根本就不是心臟的問題!”
雷鵬此時無比震撼。
誰能想到,看上去是心外科、神外、感染科的病人,最后的問題竟然是出在內分泌!
“不對,還有一個問題。”
然而這時,雷鵬突然想到了什么,表情再次嚴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