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并非像心電圖一樣二十四小時檢測。
畢竟就算機器扛得住,人也受不了磁共振機器的巨大噪音。
而是根據腦脊液的流動規律,分別在術前、術后一小時、十二個小時、四十八小時,對顱內的液體進行動態追蹤!
“兩天之內,應該就能出結果了。
“接下來等就是了!”
饒是以戴楠的心境,此刻也有些激動。
神經學領域,多少年沒有這么重大的成果了?
一旦成功,論文將直升三大頂刊,許秋也會瞬間成為神經領域的新星。
不過,當晚,戴楠還是被一個個電話給驚醒了。
“戴教授,我們一個病人靜脈回流不足,管腔堵塞了……您能不能讓許醫生遠程指導一下?”
“戴教授!術中我們已經嚴格避開了頸部的頸靜脈、頸總動脈,但術后引流發現還是有出血……”
“……”
一開始,戴楠還只是覺得偶爾出一兩個意外很正常。
畢竟天都這幾家醫院也不常做這臺手術。
但慢慢的,她人就有點暈了。
不對吧?
我看許秋做手術,做一臺成功一臺,護理簡直不要太輕松。
幾乎沒有回爐重造的!
結果你們做一個,術后就出現一堆并發癥……
此時,戴楠才終于意識到,為何湯姆森對許秋竟然也是這副態度。
許秋的超級顯微縫合,以及在頸深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上的造詣,已經到了相當精妙的層次!
其實,之前就有了預兆。
像鐘經山、胡主任,病人術后經常出現大大小小問題,經常需要許秋去善后。
戴楠只以為是這兩人太菜。
但現在看來……手術真的很難,只是許秋技術太高超,以至于讓戴楠產生了誤判!
很快,在家中被喊起的許秋就接通了協和方面的視頻電話,開始了遠程指導。
“堵塞?重新開刀吧,縫針數太多了,三針足矣。否則很容易堵塞。”
“出血的話,查一查有沒有血腫。應該不是血管損傷,不然量不會這么小……可能是副神經、迷走神經被誤傷了。”
而聽到這番話,醫生們都一臉懵。
我們聽說你習慣縫七針。
怎么我們這三針就嫌多了!?
但,跟著許秋的指揮降低到三針,堵塞立馬解決!
以及出血的病人,一查,果然,脂肪組織中藏著的迷走神經竟然被傷了一小截!
這一刻,眾人徹底說不出話來。
心里只有服氣!
而戴楠更是錯愕不已。
我只是讓你在神經外科領域露個臉。
結果,你直接把這群家伙給打服氣了?!
說好的“新人報到”,怎么成“大佬亂殺”了!
……
這一晚,許秋和戴楠都沒有睡好。
天都那邊的問題,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兩人最后索性都回了臨醫,隨時準備遠程救火。
而相比之下,經過許秋多日挑刺的鐘經山和胡主任,他們處理的病人出的問題竟然更少了!
兩天后。
所有病人完成了多個時間節點的動態觀察。
一場視頻會議再次于臨醫大禮堂召開。
望著手里詳細的影像,即便是許秋,此時都有些振奮。
終于……頸深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能夠逆轉阿爾茨海默病分期的真相,出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