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楠想起來了。
周景芝旁邊的病人,就有一個叫楊雙福的病人,似乎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后做椎間盤融合術出了問題,被許秋救了下來。
不過對方早幾日已經出院了。
“以后有的選的話,不要往脊柱外科發展。”戴楠勸告道。
對于骨科、脊柱外科醫生來說,是沒得選。
入了這一行,那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但許秋不一樣!
他在各個方面都有著不俗的天賦。
雖然有點大器晚成的意思。
但許秋表現出來的能力簡直是深不見底……
這樣的人才,戴楠平生僅見。
所以她不希望許秋把精力浪費在骨科。
而此時,申昆侖等人已經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兩人的對話太高端了,居然都涉及到了院士……
而且,連戴教授都對常院士諱莫如深……可想而知,她對這個領域的前途有多不看好。
湯姆森則更多的表示了不理解。
如許秋一般的天才,還需要避讓不成?
申昆侖壓低聲音道:“一個院士壓在上頭,就算你去世界性的骨科醫生大賽拿了第一名,也永無出頭之日。”
曾主任也訕笑了一聲。
這種事情太多了。
所謂的天才、精英,在真正有地位的人面前什么也不是。
很多醫生,本科階段就寫sci文章,碩士拿到全國賽事的金獎。
一路可謂是順風順水,妥妥的天之驕子劇本。
但進入臨床,主任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你以前那些亂七八糟的獎項,屁也不是”。
再天才,也得有地方實戰,有手術給他們做。
但只要主任不松口,那他們就永遠別想靠近手術室半步。
照樣得從最基層干起,飽受剝削,給主任“上供”,送手術、送文章、送科研,最后才有機會成為“剝削他人”的階層。
為什么說醫生越老越吃香?
因為另外一句話叫做“在獨立帶組之前,你的每一分汗水,都會成為主任別墅的一塊磚”。
醫療領域,就是一個金字塔結構,上層動輒百萬的收入,就是靠著一個個住院醫、主治醫貢獻出來的。
說起來。
當年何恒進、雷鵬等人就是沖著霍院長“尊重人才”“尊重技術”,才支持他當院長。
而申昆侖、曾主任,其實都是霍院長上任之后才終于晉升科室主任的。
如果不是霍院長大刀闊斧、猛藥去疴,兩人可能這會兒還是個副主任,連當主任都還要熬!
“臨醫其實算是特例了,這邊的上下級關系沒有這么嚴苛,利益分配也不惡劣。”蔣建明也忍不住評價道。
申昆侖點頭。
省院那邊,光是一個評獎評優,就能扯出一大堆事情。
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個小時、頻繁加班的做題家主治醫拿不到獎,最后是坐辦公室、每天點點鼠標、甚至連個闌尾連膿腫都清不干凈的關系戶拿了這評優的五百塊錢……
“一個院士,別說是許醫生一人。就是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的發展,都能壓得住。”蔣建明搖頭道。
湯姆森大受震撼。
他看向戴楠,發現后者表情凝重,問道:“連戴教授都不行?”
蔣建明苦笑一聲:“遠遠不行。”
湯姆森突然感覺嗓子有點發干。
戴教授在大夏神經外科的地位,和湯姆森在手外科的地位差不多。
甚至對方還要高一些。
霉國也有院士,但這些所謂院士,權利沒有想象中的大。
至少面對湯姆森這種手握科研項目和技術的教授,也差不多是平起平坐。
對方想要打壓湯姆森,根本就是做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