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
柴行思震驚的不行。
許秋昨天累成那樣,凌晨才結束考核,今天就這么拼命?
鄭酉嘆了口氣:“這可能就是許秋的技術能讓常院士都嘆為觀止的原因吧……許秋簡直是不要命的。”
而此刻,柴行思等人心里對許秋再沒有嫉妒,只有濃濃的佩服。
四十五歲,仍然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與專注力……就活該他成功!
……
此時。
與協和主院一街之隔的大夏神經外科研究所內。
一樓,會議室內。
許秋坐于臺下,戴楠、杜崇嵐、侯從軍等都在同一排,其余人則是“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各部門研究人員。
最后面還有個小胖子,正是方漢鼎。
此時,一位戴著方框眼鏡的醫生正在臺上講解。
這位正是邱偉,“左右神經互換術”項目的組織解剖組組長,也是對各種神經系統研究最深刻的人。
他在黑板上標出了一個個數字。
脫口而出則是這些年已然驗證過的成果:“這一項左右互換術,存在著諸多細節上的優化,堪稱腦外科的奇跡術式。
“而這一項技術的基礎理論就在于,我們發現:“當改變外周神經,大腦也會發生特殊可塑。比如運動中樞呈現出’跨兩半球’可塑、感覺中樞呈現出‘一側半球內’,而一旦我們將聯系雙側半球的‘橋梁’,也就是胼胝體給切斷,那么運動中樞發生特殊可塑,此時一側大腦可同時支配兩側上肢!”
這番話聽起來很繞。
而且,不是神經領域的人,根本聽不明白。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左腦控制右邊身子的運動。
右腦控制左邊身子的運動。
剛好反過來。
而感覺……兩只手的感覺都匯聚在同一側半球之中。
正常情況下,一邊腦子,沒法同時控制兩邊手的運動。
但,如果切斷胼胝體,讓運動中樞發生特殊重塑,那么……一邊大腦就可以同時控制兩只手!
這也是“左右神經互換術”的理論基礎。
它的終極目的,就是針對發生腦卒中等疾病導致偏癱的病人,用一邊腦子,挽救兩側肢體。
比如很多腦卒中后的患者左側偏癱,左邊肢體動不了了。
這是由于他們的右腦受到了嚴重的損傷,運動功能被破壞。
此時,借助“左右神經互換術”,切斷胼胝體后,再將兩邊的神經都接入“健康的左腦”,實現一個“左腦”同時控制兩邊軀體!
這種情況下,類似于腦卒中后癱瘓的病人,以后都能重新獲得自理能力。
這臺手術的意義……可以說是非常大。
很多家庭,就因為老人腦卒中,失去自理能力。
不得不抽出一個人來照顧老人。
或者是請保姆。
但……對于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前者相當于少了一個家庭勞動力,后者的成本則更高。
而且,這種病最可怕的是……老人往往能茍延殘喘很多年。
這對于病人自身,對于病人的家庭,是經濟、精神與肉體上的三重折磨。
比癌癥更加可怕!
但,如果“左右互換術”能成功,那么此后這種病人將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其給病人們帶來的改變,甚至還要超過“阿爾茨海默病分期逆轉術”本身。
而且,只要許秋真正能做成這一項技術,那給許秋帶來的變化,比之前的“逆轉術”還要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