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楠等人只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左想右想,也不知道許秋如何從復雜的病歷中直接篩選出“腹痛”是要點。
然后還真的就抽出了膿液。
這如果不是運氣的話……那只能說,許秋的診療經驗豐富到了極點。
甚至于,連常微罹在這方面,也要落于下風。
只是這可能嗎?
常微罹可是院士!
此刻,別說其他人不相信了,就是與許秋相熟的戴楠等人也只覺得荒謬。
……
而此刻,為這次考核配備的檢驗組已經行動了起來。
常規的檢查,哪怕是加急,也至少需要半個多小時才能出結果。
但,由于現在有專人等著提供檢查,最快幾分鐘內就可以做出判斷。
而很快,檢驗組就給出了這些膿液的理化性質。
腹腔積液常規檢查示:黃色渾濁,比重為1.031,李凡他試驗呈陽性,白細胞計數為98.2x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為0.92,單核細胞比例為0.08,考慮為炎性滲液。
隨后,生物化學檢查也出爐。
結果提示有嚴重的細菌感染。
接下來,就要等腹腔積液的培養結果了。
這一步就沒有任何辦法來提速了。
不管是血培養還是積液培養,本質上都是根據菌落的生長情況進行判斷。
而菌落的生長需要時間。
短暫十幾個小時。
長則數天、幾周的功夫。
不過好在,在作為考核病例之前,一號病人的診斷其實就已經明確了。
因此不少檢查已經有了結果。
其中也包括這腹腔積液的培養。
工作人員很快就送來了病人之前的積液培養結果。
此刻,幾名工作人員也有些吃驚。
正常醫生的診療程序,是通過血培養,再逐步排除得出最后的感染菌種。
如果這樣操作的話,醫生要經歷三輪血培養,也就是差不多九天的時間,才能查出最后的菌種。
但……
如果能找到腹腔的積液,抽出其中的膿液,那么就可以直接確診。
然而,當初常微罹選中這個病例的時候,就連院士都沒有發現這地方有積液!
許秋的經驗,能比院士還豐富不成?
……
而許秋并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
此刻他接過檢查單子,看到上面的“嗜沫凝聚桿菌”,便松了口氣。
這意味著,感染、發熱、腹痛的診斷正式結束。
之后,針對性用藥控制感染就可以了。
而此刻,佟雪齡等人已經看的是目瞪口呆。
這位女博士看了眼手表,咽著口水道:“這才多久……十七分鐘,你就診斷完了?”
譚步飛人都看傻了:“要是擱在我院,我起碼要診斷一兩個星期!”
薛宏此時也不話癆了,默默地站到一旁,只是表情有點懷疑人生。
此時,其余人也是大為震撼。
竟然是嗜沫凝聚桿菌!
這是一種較為少見的革蘭陰性苛養菌,它定植于正常人口腔組織內,很少引起感染。
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才會導致侵入性菌血癥,引起亞急性心內膜炎、腦膿腫、骨髓炎和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當然,發生在一號病人身上,就是感染性關節炎,以及腹腔膿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