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本就是為科研、為醫學而生的天才!
“不用這么久,我感覺拼一把,這三個月內就能搞定了。”
“我申請加個班,趁著現在許醫生還在協和,趕緊把左右神經互換術的關鍵部分給攻克了!”
邱偉、張驍等人此時都有些急躁了。
他們已經嘗到了許秋在項目組時,各個環節推進的神速。
簡直不敢想象,如果許秋離開了……這個家會變成什么樣!
由儉入奢易。
但……
如果他們已經體會到做科研如同腹瀉一般流暢的感覺,再回到之前的模式,慢慢地啃一個個要點,從大海里找出那唯一一根可以刺破知識邊界的針……這簡直是太折磨人了。
而跟著許秋……
三座大山?
隔天就給你揚了!
如果科研有這么絲滑的話,他們何至于年紀輕輕就熬白了頭!
“許秋你打算什么時候走?”戴楠此時也反應過來,心情也有些惆悵了。
如今項目組進展順利,究其原因,都是因為許秋在單方面扛著整個實驗組在往前邁步。
但骨科大賽今天就要結束……
而且,這大賽最后還是搞得慘淡收場,跟一個爛攤子差不多了。
不出意外的話,估計許秋這兩天就要離開協和了。
到那時,項目組估計又要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實在不行,我們就先搬去臨海市暫住一段時間?”戴楠試探著說道。
這算是最好的辦法了。
她了解許秋。
許秋肯定不愿意離開臨醫。
那地方是許秋的大本營,同樣,大概也是全球唯一一個可以仍由許秋施展才華,不會碰到常微罹這類領導的地方了。
既然留不住許秋。
干脆項目組就跟著許秋去!
反正現在,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各個環節已經將要收尾了。
就差最后的手術。
而手術,需要的科研資源就比前面的環節少太多了。
這也是唯一一個,人比設備儀器更重要的步驟!
跟著許秋去臨醫……等許秋琢磨出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具體步驟,戴楠或是張驍兩位外科手學成,再返回協和,這應該是最優解法了!
當然。
手術步驟的最大貢獻者肯定還是許秋。
戴楠是一位論功行賞的老板,誰做出了最大的貢獻,那就該得幾分的名譽與利益!
而這番話說完,協和這邊的醫生徹底傻眼了。
好幾人臉都白了下去。
臥槽!
許秋這還沒說兩句話呢,你們怎么就直接打算全體叛離協和了?!
雖然只是去臨醫進行互換術的最后一個步驟。
但……你可是戴楠!
其余人,協和大概不會有這種擔心。
但戴楠老跳槽人了,天壇、中日、協和,加盟各個醫院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而現在,戴楠能一臉興奮地奔著臨醫去,感覺以后戴楠就算宣布成為了臨海一院神經外科大主任都不奇怪!
不過,就在協和眾人膽戰心驚的時候,許秋總算開口了。
而這一句話,不只讓協和醫生一臉吃驚,更是讓戴楠瞪大了眸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