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只實驗猴,數據就已經相當驚人了。
這倒是在眾人的意料之中。
畢竟先前手術時,就初見端倪了。
但如今更讓他們覺得不可置信的是……五次手術,數據居然在穩步提升!
一號實驗猴。
中樞運動傳導時間還是14ms。
勉強算是達到了及格線。
二號猴,就變成了10ms。
等到五號實驗猴的時候,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了6ms!
這已經完全達到了“小于8ms”這個要求,甚至還做得更好。
波幅恢復率則更加明顯。
一號實驗猴,61%的恢復率,將將合格。
二號猴67%、三號猴71%……一直到五號猴,恢復率竟然已經達到了79%!
只差一步,就可以達到80%的優秀標準!
此外,其余的量化指標。
比如表面肌電圖中的協同收縮率、均方根值,以及雙側協調性的評估,數值都在肉眼可見地變好。
很顯然,許秋針對這五只實驗猴做的手術改良,幾乎每一處改動都帶來了正向提升!
而最終,五號實驗猴的數據出爐……
讓他們驚愕不已的是,最終的標準化療效分級有82分,已經達到了良好!
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數字。
具體來說,這類手術在實驗階段,能過六十分就不錯了,算是“可”。
此時,其實就已經可以考慮進行臨床實驗了。
而現在卻是直接跳到了“良”,甚至于距離優秀標準的85分只差2分……這在戴楠等人的科研生涯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奇跡。
就像是之前說的。
許秋不像是在開創新手術。
更像是,在講解一個早就有的成熟術式。
別說是82分了,就是62分都足夠運用在人身上……何況是如今!
“感覺可以把臨床試驗提上日程了!”戴楠此刻心中激蕩不已。
她本來以為,最終評級能有個三四十分就不錯了。
事實上,這才是正常術式的研發流程。
第一次正式動物手術,按理說,只要不出現嚴重并發癥就算成功。
但許秋,竟然真的產生了確切的療效,而且……術后效果非常出色!
這已經不是成功與否了,而是哪怕用在人類身上,術后療效恐怕也很拔群!
這何止是開創手術。
壓根就是能直接搬到臨床應用的成熟術式!
戴楠此時心潮澎湃。
她已經迫不及待看到這臺術式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了。
因此,她趕緊看向了許秋,問道:“許秋,你接下來打算怎么辦,先把成果雪藏一段時間,還是直接公布?”
有些術者,出于各種原因會先等一段時間再公布新術式。
比如……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掌握新術式,抑或是對新術式進行一些細節上的改動,優化手術的同時,也避免其他人立刻就能掌握核心技術。
所謂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當下的醫學界也并不是一件新鮮事。
不過,許秋并沒有這些顧慮。
第五只實驗猴時,他就已經將當下他能做到的極限全部展示了出來。
而這就是目前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完美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