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等許秋開口,旁邊的邱偉就率先開口了,道:“戴教授……我感覺你比許醫生要緊張多了。”
戴楠神色一僵。
不過卻也沒有反駁,而是感慨道:“畢竟是這么多年的成果。”
對于許秋而言,這只是幾天的靈感迸發。
但,這卻是研究所整個項目組十余年的苦工。
將“癱瘓手”變為“可用手”,這耗盡了許多人的心血,更是幾代人的技術傳承……
而此刻,卻在許秋身上有了開花結果的希望,怎能讓人不激動萬分。
張驍也深有同感。
她和戴楠的感受其實是最深的。
兩人都是相同的外科手,正是因為攻堅技術難題,她們才知道這臺手術的各種細節有多難以克服。
然而……
這竟然在許秋比賽的途中,順手就完成了。
她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原以為許秋只是客套地來一句“比賽期間順便把左右神經互換術完成了”,這居然是一句實話!
就像是“今年工作很努力,明年盡力給你升職加薪”一樣。
誰家老板說完這話真給加薪的啊?!
但許秋來的就是真實……
“不用緊張。”
而這時,許秋反而是心情最平靜的人,轉而寬慰起眾人來。
雖說他足以應付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大部分情況了。
但……這臺手術如果只有他自己能做,那就沒有什么意義。
只有讓戴楠、張驍學會了,隨后擴展到全國,改良成為全國大多數醫院都能有醫生掌控的手術,才是真的“造福患者”。
而現如今,戴楠和張驍的理論基礎已然足夠,對手術也了然于胸,趁著這首臺手術,或許可以讓兩人也掌握這臺術式。
因而當下保證戴楠兩人的狀態相當重要。
“呼……”
張驍平復了一口氣。
調整好呼吸后,她目光灼灼地盯向許秋,道:“許醫生,我盡力!”
戴楠也道:“開始吧……”
見狀,許秋也不再多言。
他轉而看向手術臺。
此時的彭月嬌,已經進入了麻醉狀態。
體位肩下墊枕、頸后伸……
全身麻醉。
確認一切就緒后,許秋的手術刀終于落下。
依舊是左右頸部各一個切口。
只是這一次,許秋將橫向切口的長度再度縮小,來到了五厘米左右。
這一幕,讓眾人瞠目結舌。
八厘米其實就已經是正常人的最佳平衡長度,再往下,基本上只有極少數人能觸及了。
而許秋只是在實驗猴身上進行了幾臺手術,如今就已經把切口縮小到了五厘米!
旋即,便是游離頸橫動靜脈以備用,同時充分暴露臂叢神經根。
到這一步,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
別看許秋游離頸七神經很輕松。
然而事實上,“找到頸七神經”這短短幾個字,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就是跨不過去的坎兒!
人體的神經系統極其復雜。
頸部管道之內,聚攏的神經比纏在一起的服務器終端電路線還要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