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估算,這臺手術就需要在四萬根神經之中,排除各種干擾,直接鎖定出頸七神經。
對于一般人來說,僅僅是這一步,出血量可能就要超過100ml了,甚至不得不備血。
不過這在許秋眼中似乎并不成大問題,出血量最低時能控制在二三十毫升,兩三張紗布足以。
此刻,望著許秋那嫻熟的神經定位操作,戴楠、張驍等人仍然覺得震撼。
不只是技術。
更是因為……許秋竟然直接就選中了“頸七神經”!
從如今的眼光看過去,頸七神經簡直就是這臺“左右互換術”的神來之筆。
臂叢神經一共有五根。
從頸五,到頸八,以及一根胸一神經根前支。
理論上來說,這五根都有作為左右神經互換術的替換方案的潛質。
但現在看來,只有頸七神經能做到。
因為頸七神經有一個極其優越的特點——全而不專!
像其他神經,分別支配上肢、肩背、胸部的感覺和運動,可以說是一一對應。
但頸七神經,雖然能同時支配上肢感覺和上肢功能,但都不夠專業。
就像是全科醫生。
都會一點點,但都不精通。
頸七神經便是如此,能影響整個上肢的感覺與運動,但少了它,肢體卻又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這同時帶來了兩個優點。
一是,即便頸七神經做壞了,健側也幾乎不受影響。
這其實也是“左右神經互換術”健側安全性的最大原因。
二則是。
由于頸七神經本身承擔的功能就不繁重,此時再讓它接管另一側的肢體控制,不會讓神經本身超負荷。
如今動物實驗手術已經屢獲成功,戴楠等人才從結果反推出了頸七神經的優勢。
但要知道……當初許秋可沒有這些信息。
他直接就選中了頸七,出手就是最佳!
“找到了。”
也就是在此時,張驍驚喜地喊了一聲。
眾人的目光連忙望去。
就見許秋已經精確地篩選出了頸七神經,隨后在電生理儀器的檢測下,開始進行盡可能長的剝離。
“電刺激。”許秋這時終于開口。
助手的動作也相當迅速。
經過電刺激,病人的背闊肌、伸腕肌收縮都出現了收縮。
這是只有頸七神經根能辦到的效應。
“找對了!”
“這才用了多久……幾分鐘?”
“我之前也做過頸七神經移位術,但速度就要慢多了,電生理檢查要排查個幾十分鐘,甚至于數個小時,出現肩內收、伸肘、伸腕動作的時候,我高興得跟過年一樣……”
在場的基本上都已經是神經外科領域最頂尖的一批人。
即便是他們,也沒法輕易找出頸七神經。
因而此刻,在看到許秋跟磁鐵一樣將神經根“吸”了出來的瞬間,范鑫、林柏舟等人就有些傻眼了。
而且相比其他人,這幾位頂尖外科手看到的信息更多!
范鑫目光緊緊地盯著術區,瞳孔收縮,壓低聲音道:“許秋的分離手法……和一般的頸七神經移位術不一樣!”
左右神經互換術未出世之前,沒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樣的。
但,自許秋選擇“頸七神經”為唯一替換項后,與之有部分技術重疊的“頸七神經移位術”,就成了衡量左右互換術的標準。
然而眼下,許秋展現出來的左右互換術,其分離步驟、定位手法,都與移位術截然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