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所有人的氣息都屏住了。
如此逼仄的空間,進行這么多精密的操作,即便是戴楠也得望而卻步。
至于范鑫、林柏舟、蘇明玨等,更是錯愕不已!
狹小術區、穿行隧道,以及還得在患側頸七上完成八個點的對位縫合……
這一切,都幾乎達到了人類顯微吻合技術的巔峰!
僅僅是做一個神經外膜縫合,難度就已經堪比登天了。
這種情況下……莫非許秋還要做更優越但難度更高的束膜縫合?
許秋的刀給出了答案。
“10-0尼龍線。”
話音落下,一刀完成頸七神經根的長分離。
隨后,許秋將健側與患側將兩斷端的神經束、束組進行重新組合與搭配。
就像是將亂糟糟的長發用梳子理順。
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藏了大量的經驗與臨床功底。
神經束的梳理,必須沿著神經干的外形與分支方向,考慮神經表面的營養血管分布以及同時綜合參考神經束在正常神經干內于不同水平部位的分布……
若是鏈接錯誤,反而還不如做一個神經外膜縫合,內部等機體自己長回來。
不過,這對于已經試驗了多次,并且本身已經將神經束膜縫合完全掌控的許秋來說并不成問題。
眨眼之間,一個個神經束、神經束組都被許秋縫接完畢。
為了保證縫合效果,甚至這一次連超級顯微設備都運過來了。
這讓不少人擔憂不已。
莫非要借助超顯微設備才能做左右神經互換術?
本身手術難度就高。
如果再加一個“熟練運用超顯微設備”,那恐怕能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人才,國內都找不出多少個!
好在戴楠此時趕忙解釋道:“常規顯微縫合即可,只不過這一次是首例手術,許醫生想要做得更加精細一些,所以就不計成本地用上各種精密儀器了。”
這話一出,不少人松了口氣。
但與此同時,他們看向許秋的目光也更加復雜了。
能做常規顯微縫合也就算了,在超顯微儀器下居然還能運用自如……
這種人才,若是能挖來,神經外科、顯微外科、超顯微科室,三個科室都能齊開花!
只是可惜,挖不得!
許秋這種人,不用想也知道會有多搶手……再怎么樣也是被協和挖走,怎么可能輪得到他們?
因而沒有人敢對許秋抱有多余的想法。
“第三針……”
而就在范鑫等人動挖人的心思時,許秋此時已經完成了第三針縫合。
而且眨眼之間,就是第四針、第五針。
許秋的縫合術快而準。
對于其他人而言,需要如履薄冰的定距、控深、選點等操作,在許秋落下第一針時,便如同肌肉記憶一般隨手就來了。
他一連串縫合下去,每一針的針距邊距,乃至于對張力的控制都達到了極點。
大師級的神經縫合術,配合“功能恢復+10%”的詞條……
最重要的,其實還有大師級章氏超減張縫合帶來的對張力的精妙控制!
這一切綜合,造就了這一臺無與倫比的神經束膜縫合!
即便在狹小至直徑兩三厘米的頸部管道內,許秋依然如履平地,一路推了過去!
“第八針。”
當最后一針穿出,許秋熟練地收針、結扎。
而此刻,健側與患側的雙神經,一時間竟然宛若一個整體……仿佛無比和諧的連體兒,仿佛融為一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