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關鍵的是,哪怕是沒有這個冠軍,許哥還是比傅元魁有牌面!
“就說創新設計這一輪考核,其他人真就是只是為了通過考核而已,但我許哥考核中給出的設計方案,已經可以造福臨床了!”
這就像是,小學生語文期末考試,所有人都在聲淚俱下地編寫作文。
而許秋,直接寫了本名著。
這壓根就不是一個層次的較量,怎么比?
也就許秋有這種功底了。
方漢鼎激動地道:“完了我要給我爸打個電話,神經外科冒出個這么猛的新醫生,還是我哥,必須讓我爸結交一下人脈!”
聽得這話,眾人一陣沉默。
關主任幾人也是瑟瑟發抖,不敢說話。
這特么……
你爹好歹也是外籍院士。
主動結交許秋,還是讓他老人家擴展人脈……這不是倒反天罡嗎!
這院士也是出息了,居然能和許秋認識。
關主任正要說什么之際,杜崇嵐卻突然道:“都安靜點吧,許秋這會兒估計還在出題。”
聞言,眾人才想起始終沒吭聲的許秋,紛紛望去。
只見此刻的許秋,正伏案寫著什么,時不時地停下筆思索片刻,然后又繼續書寫。
杜崇嵐解釋道:“左右神經互換術的飛刀考核試題。”
一聽這話,眾人就立馬明白了。
臨醫被禁止開辦進修班,因而采取飛刀的形式達成同樣的目的。
而其中,篩選飛刀的條件之一,就是線下考核。
顯然,許秋正在出具的題目,就是為這一場考核準備的。
此刻眾人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前幾天許醫生還是考生來著,現在成出題人了……”
“而且這次考核的參賽者可比骨科大賽的含金量還要高。我知道的就有范鑫、林柏舟、蘇明玨這三位神外大佬……當然,還有協和的賴光圳主任。”
“左右神經互換術領域,許醫生的確是第一人,有這個資格!”
“……”
眾人仍然在議論著。
不過這些聲音卻沒有影響到許秋。
此時,他仍然沉浸在編撰考題之中。
此次的考試,目的就是篩選出有資格完成左右神經互換術的專家。
需要涉及理論基礎,譬如神經解剖、顯微外科原則、電生理監測等。
同時,還有互換術所需要的手術功底。
而很快,一道道題目就從許秋筆下浮現。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主要目的是:“a、減少術中出血;b、確認神經束功能匹配性;c、縮短手術時間;d、降低麻醉風險。”
“正確答案b,術中監測的核心是匹配運動、感覺神經束,避免錯接。”
“以下哪種情況是”左右神經互換術“的禁忌癥:“a、神經缺損長度超過5cm;b、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但血糖控制良好;c、損傷后超過6個月未修復;d、局部存在輕度軟組織感染。”
“正確答案c。超過6個月神經肌肉萎縮不可逆,此時就算重新連接神經通路,肌肉也無法負擔運動。”
“……”
這些題目,大多是考核與“左右神經互換術”有關的理論基礎、手術經驗等。
此外,還有簡答題、案例分析題等。
如“列舉術后神經再生延遲的三種原因”“術中神經移植體長度不足,請提出2種應急解決方案”等。
這些則是考核術者的手術功底,以及臨場判斷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