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這家伙,該不會是想打脊柱內固定術的主意吧?
仔細一想,還真有可能。
不然許秋何以在這個時候提出這個問題。
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常微罹老早就是院士了。
坐擁院士的無數資源,花了這么多年,才算是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而且這都已經是全球針對該難題的最優解法了。
也是走得最遠的一個。
以至于,很多世界級專家,在得知常微罹的研究進度后,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這個領域。
原因很簡單……
賽道內都有一個院士了,再往里面擠,除非能更快拿出成果,否則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超過常微罹,可能嗎?
而電話那頭,鄭酉也隱隱約約覺得不對勁了。
他試探著問道:“你問這么詳細,還邀請我來臨醫,別說你也想做脊柱內固定?”
如果用登山來打比方的話。
面前就是一座任何攀登者都從未征服過的大山。
而如今常微罹已經花了數十年爬到了頂部,距離最后的登頂只差最后幾百米。
許秋卻還在山腳下,剛剛收拾好登山裝備準備開始攀爬……
這兩者怎么比?
根本就不現實。
然而,盡管沒人敢有這種想法,許秋隨后的回答還是說明了一切。
他語氣平靜得像是描述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道:“常微罹有一句是沒說錯的。
“只要‘脊柱內固定術’出來,全球無數患者會因此獲利。而且脊柱外科也將因為這一術式迎來長足的發展。
“但,這項技術,卻絕對不能掌握在常微罹這種人手中。
“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就只能試一試了。”
如果脊柱內固定真的成了常微罹的一言堂,那這個領域將徹底淪為他的搖錢樹。
連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常微罹都能通過微調《指南》上的適應癥和描述,讓年手術量直接翻幾倍。
這樣的人,相信他會在一個完全由他掌控的領域大發善心、遵守醫德,簡直是開玩笑。
而此刻,鄭酉、杜崇嵐的表情十分復雜。
他們很認同許秋的說法。
真讓常微罹成了,長遠來看應該是推動了人類醫學的發展,但短期內,這項技術只會成為病人們的噩夢。
不過……
就因為這樣,許秋就打算試一試?
這玩意兒可不是能隨便試試的。
如果真打算搞這方面的研究,不做好付出數以億計的經費、十幾二十年的光陰的準備,根本就不可能成。
鄭酉嘆了口氣:“這就是你邀請我臨醫的理由?這樣,等你的項目立項了,再聯系我。”
這番話顯然是委婉的拒絕。
但也不能怪鄭酉。
越是骨科領域的人,越知道想要攻克脊柱骨折有多困難。
哪怕許秋之前的表現再怎么不可思議,但在脊柱內固定術面前,都還遠遠不夠看。
許秋沒有多說什么。
目前來看,他想要觸及“脊柱內固定”領域,的確就是癡人說夢。
但……
除了自己出馬,恐怕沒有任何辦法攔住常微罹掌控脊柱內固定術的話語權了。
比資源。
常微罹身為院士,沒有幾個人能比他能調動的資源更多。
比進度。
早在數十年前,這項研究就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