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比能力……
常微罹自己就是院士,連戴楠這種“大夏神經第一刀”都要花費巨大代價才有可能進組,可想而知項目組內的人才到底有多少,質量能有多高!
如果真的要用人力來抗衡,全球范圍內,都不可能有人能先常微罹一步攻克這個難題了。
但有唯一一個特例。
許秋!
在系統給予的綜合能力之下,許秋能在數天之內開創出“左右神經互換術”。
而只要開的掛夠多,“脊柱內固定術”照樣能手搓出來!
所需要的,不過是瘋狂做手術、賺取點數、抽獎罷了!
……
接下來的路途,許秋都沒有再開口,而是完全放松地進入了休息狀態。
為之后的工作養精蓄銳。
而這一幕,讓杜崇嵐、賴光圳等都頗為吃驚。
這心態也太好了。
要知道,剛才那番話要是傳出去,估計能引起一番轟動。
結果剛說完,轉頭就睡了。
其實杜崇嵐兩人都已經有點心潮澎湃了,本來還想趁機問問許秋的具體想法。
比如,真要研究的話,錢從哪兒來?
人又從哪兒來?
前者,白云省肯定不會給許秋撥款。
而即便臨醫傾家蕩產支持許秋,恐怕都支撐不住這種級別的項目的消耗。
而后者……
許秋都已經先一步被常院士封殺了。
這意味著他幾乎不可能找到骨科的醫生加入自己的研究團隊。
總不能光靠臨醫跟協和兩家醫院?
就算真是這么想的,十個鄭酉加入項目組,恐怕也不一定夠用。
更何況,根本湊不出十個能到鄭酉這個層次的專家。
總不能許秋一個人頂常微罹外加一整個精英團隊吧?
要知道,這個精英團隊可是連戴楠都只有靠關系才能進、傅元魁如今的實力在里面都只是普通人才的級別!
兩人此刻滿腦袋問號。
不知道許秋只是隨口一提,還是真有想法。
不過現在許秋已經睡熟,他們就算有再多問題也只能作罷了。
……
而此時,臨醫這邊,范鑫、林柏舟等人已經在焦急等候了。
除了這些人,還有被篩出來的差不多一百人。
都是填了報名信息、和省院無關,并且自身也有學習“左右神經互換術”基礎功底的人。
而最后的飛刀名額,就從這些人中產生。
許秋倒不是不愿意讓更多的人入選。
不過,臨醫這邊條件有限,原本十個人都不一定能扛得住,許秋憑借個人能力將這個數目提升到二十,已經是極限。
再多些人的話,許秋已經沒法保證教學質量了。
“許秋快到了?”
“好像協和的賴光圳也來了?”
“協和的不跟著戴教授,來臨醫跟我們搶名額干什么……”
“都知道許秋的技術才是關鍵,要不是他們協和院長不樂意,我估計戴教授要親自來臨醫進修!”
“什么進修,這是飛刀!”
此時,范鑫等人已經討論開了。
而同樣在等著迎接許秋的霍仲言等人,都是一臉的懵。
臥槽,原來左右神經互換術這么牛逼?
不過此刻,霍仲言的表情卻是有些嚴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