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讓賴光圳等人吃驚的是,許秋甚至還在《技術要點》中給出了最適配培養這些能力的方式。
譬如顯微外科,則利用大尾鼠動脈,完成兩百個小時的顯微血管吻合實驗。
甚至于……
許秋還在《技術報告》中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之前的不切斷術式,是借助顯微解剖、復合體等延長分離長度,借助復合體催動神經再生。
但,報告中提到了一個未來可能的方向——神經斷端生物電場的定向調控。
這項技術,對許秋、戴楠等人來說沒什么用處。
畢竟他們的目標是神經束膜縫合。
但……對只能縫神經外膜醫生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技術報告》中提到:“……劍橋大學在一篇《natureneuroscience》的文章中發現,施加外部電場可加速周圍神經再生。
“而這或許意味著,神經損傷后,斷端會產生微弱的內生電場,而這種電場若是稍加應用,或可引導軸突向正確的方向生長。
“譬如定制化電極。譬如導電凝膠。若能用電場引導神經再生,完成斷端電荷平衡,或可達成不遜色于神經束膜縫合、甚至于猶有過之的恢復效果。”
這幾句話,讓賴光圳等人都有些振奮不已。
三言兩語又點出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
這甚至可能造就一批批研究生、博士!
他們原以為神經肌腱復合體就已經是極限了。
卻沒有想到,原來那才只是開始。
只是許秋有把握且已經完成的項目。
事實上,許秋腦海中還有一個個有了苗頭卻沒來得及驗證的想法。
而他并沒有選擇雪藏。
拉曼光譜給了協和。
內生電場引導再生給了世界……
這一刻,眾人情不自禁地從《技術報告》中抬起頭來,自發地凝視向許秋。
不知為何,此刻他們腦子里竟然冒出來同一句話。
“神愛世人,將祂的恩賜灑向整個人間”。
捫心自問。
如果是他們。
如果好不容易開創了一個術式,而且腦子里還有源源不斷的想法,與嶄新的深入研究的方向。
那么,他們一定會深深掩藏,給自己未來五年、十年留下進步的空間。
但于許秋而言。
他仿佛只是為了完成對戴楠的承諾一般。
開創出術式之后,并沒有將其牢牢控制在手里的想法。
而是選擇公開技術,讓整個領域都活躍起來,甚至于還提供研究方向等后來人繼續奮進……
此刻,賴光圳等人相視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撼與敬佩。
“這胸襟,我服。”
“感覺有點熱血沸騰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許秋這一手,真就是半點私心都不藏。要放武俠江湖之中,許秋少說也是個盟主級別的人物了。”
“我突然感覺,以前的神經外科……不,應該說以前的醫學界、學術界,簡直就像是一群螞蟻在爭那彈丸之地。彼此割據、互相圈地,為一個研究熱點打得不可開交……但許秋隨手就拋出了好些個方向,而且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方向,這才是真正的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