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啟山有些拿不定主意。
甚至此刻,他又想要繼續往下看,又擔心這份《技術報告》只是個博取名氣的花架子。
但最后,他還是一咬牙翻開了。
這一看就過去了三四個小時。
再次喚醒他的,是副主任的電話。
那邊剛剛結束了手術,就打過來了:“小陸,陳醫生那邊又收了五個病人,能者多勞,你把病歷也給寫了,沒問題吧?”
“主任,我手里還有……”
“年輕人提高效率嘛。我當年比你辛苦多了。”
還不等陸啟山再說話,副主任那邊的電話已經掛斷。
聽著里頭的忙音,陸啟山嘆了口氣。
但等他再看向手里的文件時,疲憊的臉上卻是罕見的出現了一絲激動之色。
“這是真技術……
“如果能學會的話,或許我就能在瑞金立足了!”
陸啟山整整齊齊地將文件排列好,訂裝完畢,隨后又給這份文件加了一層保護性封皮。
隨后,他寫下計劃。
原本就已經排得密密麻麻的日程,陸啟山又從中擠出了一些時間,專門來練習許醫生提到的基礎功底。
“時間還是不夠。
“但我睡覺有時候能睡到六個小時,還可以縮減一下,五個小時……這樣可以多騰出一個小時來練習!”
此刻,陸啟山眼里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彩。
自踏足醫學這條路,陸啟山被各種門檻擋在面前,只有靠著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靠著給二代醫生、主治副主任當牛做馬,才能爭取來一次觀摩手術的機會,一窺那真金白銀的技術。
甚至于,很多時候,到了關鍵的步驟環節,主刀都會刻意擋住視線。
或者是直接讓外人回避。
只允許自己的嫡系學生觀摩。
然而如今,一臺創始人嘔心瀝血的技術擺在面前,陸啟山怎么可能不激動?
盡管這臺技術在降低難度后,依然有著非常高的基本功要求,需要持之以恒的苦練才有可能達標……
但,這正是他們這些一無所有,只有一腔無用熱血一條爛命的人最不缺的東西。
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一個機會。
……
同一時間,國內各地,各家醫院都在發生著相似的事情。
一個個陸啟山,在見到這臺毫無保留的手術后,一個個視若珍寶,開始了苦練。
而殘酷的現實是——很多人覺得二代醫生只是有背景而已。
但事實上,很多二代醫生,不僅更有背景,而且也更努力。
倒不是說他們比普通人更能拼命。
而是……
普通人需要為下個月的房租發愁。
需要為耗費精力的寫病歷、換藥等打雜瑣事困擾。
而二代醫生,卻能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精進技術之中。
不過也并非毫無出路。
畢竟對于二代醫生來說,他們的選擇太多太多了。
這種情況下,不少人會放棄需要下苦功夫的頸七互換術。
而這,也是普通醫生出頭的唯一機會。
……
而醫學論壇上,話題已經爆了。
各種帖子不斷地頂上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