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此等秉性的人,又何愁他不能成為一代大醫。
想到這,戴楠已經迫不及待想給許秋的成名之路鋪一把火了。
她壓下有些激動的情緒,掏出手機,撥通了方具瞻的電話。
片刻后,對面接通了。
戴楠開門見山地道:“方院士,最近的頸七互換術有關注嗎?”
方具瞻本來還想寒暄兩句。
一聽直接聊正事了,也就順著話頭說了下來,道:“漢鼎跟我說過很多次,戴教授,我這還沒來得及恭喜你。”
戴楠道:“之前的頸七互換術已經是過去式了,就在剛才,許秋發布了《技術報告》,其中提到的諸多術式細節,比之前的互換術要完善很多。”
一聽這話,方具瞻就有些吃驚了:“戴教授,許秋是你們推出來的代表?”
他有些無法理解。
造神這事兒,全球各國各地都有。
無非就是把一群人的成果,全部安排在一個人身上。
人為堆砌出一個所謂的“醫學天才”。
但方具瞻無法理解……以他對戴楠的了解,對方不是會做這種事情的人。
況且就算要造神,一個四十五歲的醫生……是不是有點太晚了?
戴楠自然是聽出了方具瞻的意思,她笑著道:“我不會做這種事情,頸七互換術完全由許秋一人促成,而且幾天之內再度完善,也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別說你不相信,我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技術報告》已經發到你的郵箱了,你慢慢看。”
聽到這話,方具瞻也就不再懷疑了。
他現在更想看看,戴教授以及自己兒子多次提到的許秋,到底是個什么水平。
方具瞻在神經外科的成就很高。
他待在霉國多年,而且早早地成了這邊的外籍院士,所見以及眼界,都比戴楠要高不少。
能入戴楠眼的,未必就能讓他受到多大觸動。
想到這,方具瞻掛了電話,打開郵箱就看到了戴楠幾分鐘前發來的郵件。
下載、打開。
方具瞻一目十行地看過去。
幾分鐘后,他的脊背不自覺地坐直了一些。
又過了幾分鐘,他已經控制不住姿態,下意識地脖子前傾,眼睛都快要頂在屏幕面前了。
差不多二十分鐘后,方具瞻突然返回了第一頁。
他深吸一口氣,泡了杯茶,為自己之前一目十行而后悔……這次他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鉆研一通!
而這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
等翻開最后一頁,看到“編者還欠費功夫”這幾個字時,他一直努力保持平靜的心態,在剎那之間就遏制不住了。
一種顫栗的感覺傳遍全身,后頸起了一層細密的雞皮疙瘩。
足足花了數十分鐘,方具瞻才從這種震撼之中回過神來。
他也顧不得此刻的大夏已經是凌晨了。
直接就打給了戴教授。
不過顯然,戴教授那邊也沒有睡,對方同樣難以入眠,依舊在研究這一篇《技術報告》。
“楠妹子!”此時,方具瞻對戴楠的稱呼都變了。
不過戴楠立馬打斷了他,一句話直接讓方具瞻笑容苦澀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