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沃森,他們少了最開始的盲目崇拜。
反而添了幾分理智。
甚至有些人還隱隱有些看不上沃森。
畢竟……一個大部分手術步驟都交給達芬奇機器人的醫生,實在是當不上“頂尖術者”這四個字。
而對于許秋,盡管還是直呼其名,但很多人已經把他和沃森放在一塊比較。
乃至于有部分人甚至開始期待許秋再拿出什么技術了。
“果然,許秋開始淋巴管修復了!”
隨著這句話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許秋的畫面中。
沃森團隊的頸七互換術如何,已經沒多少人在乎了。
再多的前沿技術,都與他們無關。
不具備復制性。
但許秋這邊……卻是實打實能練出來的技術!
當然,能不能達到許秋這種高度,就要看個人本事了。
……
許秋手術室。
他的速度依然非常快。
盡管可以徒手縫合。
但為了更高的縫合精度,許秋還是用上了湯姆森的超級顯微設備。
當初許秋甚至能挑戰毛細淋巴管。
如今的神經周圍淋巴管,對許秋來說幾乎可以說來送人頭了。
根本沒有太多的壓力。
和之前的神經束膜縫合一樣。
此時的淋巴管修復,在許秋手中依然是眨眼就能完成的操作。
而且隨著手感終于回來,他的速度甚至比之前還要快。
以至于,圍觀的賴光圳等人都已經快要看不清許秋的手速了。
更別提此時的直播畫面。
無數人望著那雙手在術區內操作,各種器械乒乒乓乓地換個不停,一個操作還沒看懂,下一個操作就已至。
這一片紗布還沒撤走,下一針就已然落下……
而就在這近乎開了倍速的畫面之中,許秋的手術也悄然落幕。
當許秋放下持針器,退至一旁換下手術服時,此刻的眾人才如夢初醒。
旋即,他們看向另一側畫面的沃森。
卻意外地發現,此時沃森教授還正在手術的白熱化節段,仍然做得熱火朝天。
甚至都還沒到手術的后半截……
這一瞬,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們迅速查證許秋的手術時間,當意識到許秋僅僅用了三十一分鐘就結束手術時,一種荒謬的感覺自所有人心頭升起。
此刻他們才猛然意識到,許秋的速度從一開始就已經很可怕了!
比如……
沃森教授和許秋幾乎同時到神經縫合這一步。
看似兩人差不多。
但要知道,沃森這邊用上了術中3d熒光導航,還配合上、高場強術中mri、多模態檢測等尖端技術。
這讓沃森幾乎隨手就可以找出頸七神經。
而一般人僅僅是尋找頸七神經這一步,可能就要花費二十幾分鐘的功夫,上不封頂。
復雜病例一兩個小時都無法分離出頸七神經都不奇怪。
但這一步,許秋只用了六分鐘。
甚至于比科技拉滿的沃森還要恐怖!
以及隨后的步驟……
沃森也是借助各種高科技醫療設備一路碾壓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