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它沒有任何前置門檻。
像傳統縫合。
不是說想做就能做。
得挑術區,挑神經斷裂處的各種情況,更得挑術者!
十幾二十年的磨煉,才能造就一位神經縫合手。
但生物膠不同。
能出得起這個錢,那就是實習生上去,素來被列為“縫合領域最高難度”的神經縫合,都能輕松拿捏!
無非是涂布生物膠的厚度不均罷了。
但,只要能縫上就完事了!
真實的臨床,哪有這么多完美可以去追求,很多時候病人的神經能縫上,能保住功能就是最大的慶幸了!
因而,此刻誰見了生物膠都無法不激動。
這東西……若是能普及到臨床,那神經縫合將不再成為問題,神經縫合手也會成為歷史,往后只有生物膠粉刷匠!
不過眾人還沒來得及興奮。
當聽到沃森團隊眾人討論價格時,直播間的彈幕瞬間就凝滯了。
成本八百美元……
霍普金斯醫院稍微把售價翻個倍,再加點專利等費用,最終的價格輕輕松松突破三四千美元。
這有幾個人用得起?
有這錢,醫院寧肯用來培養自己的神經縫合手。
畢竟,人可比生物膠便宜多了!
這一刻,眾人的熱情像是被潑了一盆冷水。
他們總算是醒悟過來。
霍普金斯醫院的成果和技術都相當不可思議。
甚至于就是全球神經外科的天花板。
但……
這和他們又有什么關系?
“還是許秋的神經縫合術對我們有用點……”
“可惜,生物膠一出,許秋的縫合技術再好也是個笑話了。沃森教授三分鐘就搞定了縫合,許秋呢……光是一個束膜縫合,他就要做個半個多小時吧?”
“之前說他三個小時三臺手術?我怎么感覺是假的,就算只做神經束膜縫合也不夠時間吧!”
而隨著目光重新落在許秋身上,不少人開始意識到了不對勁。
然而就在此刻,眾人的瞳孔卻是猛地一縮。
右側的畫面之中,許秋雙手翻飛,神經束膜便如倒放一般,迅速完成了對合……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不過還不等他們仔細看。
眨眼的功夫,許秋已經完成了八個位點的束膜縫合,最后一針傳出,完成了收尾。
一瞬間,整個直播間都充滿了“???”。
“啥,就結束了?”
“這用了多久!這可是神經束膜縫合!”
“這是正經神經縫合嗎,就用了一兩分鐘,比生物膠還快?”
“生吃個縫紉機都沒有這么嚇人吧!”
這一刻,眾人突然意識到,所謂生物膠,也僅僅是在普通神經縫合手面前具備優勢罷了。
而面對許秋這種醫生……等待生物膠凝固的那一分鐘,就足夠許秋做一次完整的神經吻合!
“這技術,要是能學來,不比看得見摸不著的生物膠香?!”
此時,越來越多的人的目光從沃森這邊挪走。
最終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許秋這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