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由于許秋本身就對孫氏手術進行過改良,這臺手術比常規孫氏手術更加完美,也更適合普通人學習。
這叫做“沒什么細節,不同醫生做不出太大差距”?!
僅僅是一個腋動脈的游離,就已經超出他們的理解了!
此時,眾人都有種內心深受震動的感覺,甚至有點懷疑人生了……
許醫生說的“醫生”,是不是說的是“頂尖專家”,他們這些人不算是醫生?
而眼下的手術室內,許秋的手術還在繼續。
“……”
“游離無名靜脈、游離無名動脈、游離左頸總動脈與左鎖骨下動脈……”
不知不覺,終于打開心包。
隨后的步驟,才是許秋真正展現技術的時候。
卻見他手起管落。
右腋動脈、右心房以及右上肺靜脈完成插管,體外循環成功建立。
很少有人知道,許秋是用一手真空負壓吸引插管在臨醫一鳴驚人的。
而他這項技術也達到了罕見的大師級。
因而自這一刻起,許秋的手法就已經開始讓人眼花繚亂了。
而隨著升主動脈被阻斷,許秋開始在心臟停搏下進行主動脈根部病變的處理。
主要是瓣環成形、竇部成形、bentall手術等等……
完成這一切,停循環、選擇性腦灌注。
降主動脈支架置入。
支架吻合。
當許秋牽引著主動脈瘤壁包裹住人工血管,隨后再持刀劃過右心耳,在此處開出一個兩厘米左右的窗口,至此,最后的包裹與分流完成。
到這里,孫氏手術的“血管替換環節”完成。
用時一個半小時。
這一刻,心外科眾人都是瞪著眼睛,不住地咽口水。
盡管他們沒有做過孫氏手術,但也很清楚,這臺手術的難度究竟有多高。
許秋雖然對整個手術進行了細分。
但總體來說,其實就三個大步驟。
一是分離。
分離血管、分離血管瘤、分離胸腹腔臟器和各種神經與組織。
僅僅是這一步,通常就能耗費很多醫生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即便是心外科大拿侯從軍,也很難保證每一次分離步驟都控制在兩個小時內。
而許秋,只用了半小時。
第二個大步驟,則是血管替換。
這個環節其實就要看病人的情況了。
有些病人的主動脈從后背撕到腹腔,要替換的血管足足有十幾幾十段,光是手術切口的長度可能就有一米多,所替換的血管更是接近兩三米。
因此,用時七八個小時都屬正常。
而放在眼下這個病人身上,手術切口要小上不少,但替換難度也不低,大概需要四個小時左右。
然而許秋只用了一個小時!
而且眾人沒有忘記……這還是在許秋一邊教學一邊開刀的前提下!
這一刻,眾人都有種荒謬的感覺。
同一間手術室。
同樣的手術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