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感覺許秋做手術跟喝水一樣輕而易舉……這合理嗎!
……
而隨著第二大步驟完成,接下來的第三個大步驟就是止血關卡了。
常規手術不需要考慮這個,畢竟止血對大多數手術來說都不算難事。
但孫氏手術這種需要體外循環的不一樣。
在停循環、恢復自身循環后,機體的血壓會發生變化。
此時,血壓的升高會讓血管吻合口不斷滲血。
而孫氏手術的需要,就是保證病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滲血。
所有人都做好了打攻堅戰的準備。
然而,當循環恢復,心外科主任等人緊張兮兮地在各處尋找出血點時,卻驚愕地發現……竟然沒有滲血點!
助手們不信邪。
一個個的,眼睛跟裝了掃描儀一樣快速查探。
但最后,他們只能滿臉愕然地接受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許秋這臺手術已經做到臻于完美的地步。
第二個血管替換步驟,就已經靠精湛的縫合技藝,堵死了任何可能滲血的地方。
硬生生靠著技術,把第三個大步驟給省略了!
對于其他醫生來說,止血同樣是耗費工夫的環節,動輒兩三個小時去磨,才能慢慢地修補之前手術留下的漏洞。
但在許秋這里,就成了享受。
最終,耗時兩個小時,這臺手術完成最后的止血、引流、關胸。
正式宣告結束。
而隨著手術記錄出來,各項手術數據出爐,眾人才更深刻地感受到許秋技藝的可怕之處。
不論是手術時間、體外循環時間,還是主動脈阻斷時間、選擇性腦灌注時間,許秋的指標都遠遠低于業內平均值。
而且各項細節的處理,更是打磨到了機制。
也是因此,手術結束許久后,當巡回護士第三次提醒“許秋醫生已經離開”,眾人才猛地回過神來,滿眼都充斥著震撼!
“兩個小時……這是做了一臺孫氏手術?”
“這病人,省院那邊壓根就不敢收,估計就是阜外都不好處理,怎么說也要做五六個小時吧,許醫生兩小時就搞定了?”
“許醫生的縫合技術才是真的恐怖!縫完后跟新的一樣,甚至都不用止血,光是這里就足足省去了一個小時的工夫!”
眾人驚嘆不已。
對許秋的推崇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點。
而此時,人民醫院眾多心外科主任、重點培養的主治醫生等人,內心的震撼卻更深!
相比于許秋的技術,此刻他們更沉浸在對方傳授的各種經驗與技巧之中。
此刻,他們總算體會到什么叫做“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了。
這臺手術,可謂是受益無窮。
或許,比他們在臨床上摸爬滾打數年學到的東西還要多!
……
手術結束后,許秋又召集了人民醫院心外科眾人開了個簡短的會議。
主要是講一講許秋做過這么多臺孫氏手術之后的心得和體會。
而這時,霍仲言和邵子健也已經談妥了,兩人也來到會議室旁聽。
“……孫氏手術的病人,經深低溫停循環打擊、大創面、大損傷、術中出血多、輸注庫血量大,對全身凝血及全身臟器影響巨大,因而需要特殊的監測與護理措施。
“其中主要是觀察心包和縱膈的引流情況,如果持續引流量大于兩百毫升,則需要格外警惕,必要時考慮做二次開胸止血。
“而血壓則需要嚴格控制在110~140/50~90mmhg,如此才能保證有效的器官灌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