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跟執醫考試一樣嗎?”戴楠馬上問道。
事實上,考核體系這東西還是蠻稀罕的。
因為絕大多數手術,都是依靠院內上級醫生的言傳身教,由帶教老師進行經驗判斷。
比如唐安,她能不能做闌尾切除,能不能做深靜脈穿刺置管,是否能參與嚴重多發傷的手術救治,都在何恒進的一念之間。
作為科室主任兼碩導的何恒進認為唐安合格了,那就能拿刀子了。
至于考核……
這玩意兒太公式化了。
不好應對復雜的臨床情況。
所以其實不是很常用。
但,頸七互換術卻是一個特例了。
原因很簡單……相比于各種手術,頸七互換術對臨場應變的考校雖然有,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畢竟,這臺術式的最大優點就是風險小!
哪怕是手術失敗,頂多就是沒法恢復患者的肢體覺。
但原本健康的一側軀體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因而對頸七互換術來說,“能不能做手術”,比“能不能做好手術”更重要。
不過如今整個領域都不知道怎樣才算是達標。
幾乎只有許秋一個人有評判的能力與資格。
而“分層考核”的出現,則能破解這個難點!
而且它更重要的作用是量化頸七互換術的各項操作,明確術者哪些方面薄弱,指導術者針對性地查漏補缺!
“和執醫考試差距還是蠻大的。
“首先,這個分層考核就要劃分出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模擬和臨床。
“基礎能力考核,目標是驗證解剖認知與顯微操作基本功。
“模擬實戰,顧名思義是驗證術中應變與決策能力。
“而最終的臨床實操,則是驗證完整手術流程掌控力。
“其中,前兩者達到80分,最后一項達到60分,就證明已經可以獨立完成手術了。當然想要拿到獨立持刀資格,臨床實操能力必須達到80分。”
能做,和有資格做是兩個概念。
就拿唐安來說。
只要不是嚴重多發性急重癥的搶救,她其實都了解個大致流程。
如果強行讓她上臺,十個人總是能救活五個的。
畢竟還是掌握了相關的搶救技能。
但,這樣的醫生,何恒進肯定不敢放她獨自開刀。
只有等十個人少說救活九個時,才能放開手。
這便是頸七互換術臨床實操六十分和八十分的區別了。
戴楠聽著許秋對分層考核的闡述,眼里的亮光越來越熾烈。
最后,她幾乎要站起來了。
考核內容實在是太有針對性了,以至于她都想要親自去一趟臨醫了。
但可惜去不得。
大夏神外年會在即。
戴楠必須留在天都坐鎮。
否則,像是莫雷蒂這些在全球神經外科領域都頗負盛名、卻愿意來給大夏神外年會捧場的人來了,戴楠不出面迎接,其余人根本沒有跟對方對話的資格!
念及此,戴楠突然想到了什么,突然道:“對了,蘇黎世大學的莫雷蒂這幾日會抵達天都市,她若是聽說你還有個頸七互換術分層考核,估計迫不及待就會趕去臨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