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的免疫療法,是靜脈注射單一抗egfrviii單抗。
依賴抗體的靶向被動。
這導致,其血腦屏障的穿透率,在動物實驗pet定量中不足百分之零點一。
而如果將單抗轉變為雙特異性抗體,即“抗egfrviii”與“抗轉鐵蛋白受體”聯合,或許會有轉機!
“轉鐵蛋白受體在血腦屏障內皮細胞中呈現高表達,而且可以介導轉鐵蛋白的主動轉運。
“而‘抗轉鐵蛋白受體’抗體片段通過受體介導的轉胞吞作用,可以將雙抗整體轉運至腦實質!”
這就等于,原先是“水向低處流”,依靠著自然被動運輸。
而現在,就是給加上了水泵。
水流速度增快自不必提,甚至可以做到“水往高處運”!
因此,可以想見這種情況下,雙抗整體的穿透率一定會大量提升!
而且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順帶的好處。
由于之前的單抗在血液中半衰期長達七十二個小時,因而會導致全身暴露毒性。
但若是轉換成雙抗,除開增加穿透率,游離核素的清除時間也會驟降,至于降低多少,那就要看具體的實驗結果了。
記下幾個關鍵點后,許秋暫時收回心神。
目光也隨之挪到了一張新的草稿紙上。
……
“第二個難點,治療逃逸。”
許秋微皺眉頭。
所謂治療逃逸,其實就是egfrviii陰性腫瘤細胞逃逸。
原因很簡單。
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膠質瘤,不表達抗體所對應的抗原。
直白來說——如今的阿爾法射線療法,就是鑰匙和鎖芯一一對應的關系。
阿爾法射線就是鑰匙。
而腦干膠質瘤,就是鎖芯。
治療有效,就是讓阿爾法射線精準找到與之匹配的腦干膠質瘤。
但問題在于,還有百分之三十的腦干膠質瘤,它的鎖芯是隨機生成的……
這就導致出現了治療逃逸。
不管怎么治,都有百分之三十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再加上,阿爾法射線本身穿透率低,實際上最終留下的腫瘤細胞會比預想中要多得多。
當然。
這仍然比傳統放化療的治療效果優秀太多……
“方院士這邊沒有繼續深入,一方面是能力有限、經費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已經能夠對現有療法起到上位替代的資格了。”
許秋感慨著。
哪怕有著這有一個個優勢,但,采取阿爾法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點殺,從治療機制層面,就好過放化療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就像是許秋的頸七互換術。
國際領域內治療偏癱的療法,有效率差不多只有百分之二、百分之三。
實際上許秋的頸七互換術,但凡能有個百分之五、百分之十治療有效率,就已經是劃時代的方案了。
但,一不小心就干到了百分之三十有效率。
“如果僅僅是有百分之三十逃逸了,那無傷大雅。
“但……我擔心它不僅會漏掉陰性腫瘤細胞,而且還會導致殘留病灶的陰性率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