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理所當然地想著。
不過,考慮到自己和方具瞻不算熟,他最終還是沒有貿然打擾。
而是先一個電話打到了戴楠那邊。
雖說現在是早上六點多,但戴楠年齡大了,凌晨四五點就已經醒了,不用擔心會打擾她。
果不其然,電話響了幾聲就接通了。
戴楠慈祥的嗓音傳來:“許秋,你剛起?”
“還沒睡。”
戴楠頓時滿腦袋問號。
她有些納悶道:“什么情況,因為頸七互換術,還是其他跟神外年會有關的事項?”
許秋坦言道:“我昨晚在看方院士的科研項目全案。”
一聽到是這個,戴楠的笑容頓時就有些勉強了。
她語重心長地勸道:“做科研,最忌諱就是盲目打破自己的生活規律。
“熬一夜能讓進度推進多少,除了讓之后幾天的狀態更差,沒有什么好處。難不成熬一個夜就能出成果了?”
科研是水磨工夫。
貴在一個堅持。
最沒用的就是熬夜。
動輒幾年十幾年的科研,總不能十幾年都在透支體力精力?
如果是因為有稍縱即逝的靈感需要握住,偶爾熬夜無妨。
但,許秋才接觸到方具瞻的科研項目,能看懂就不錯了,怎么可能有什么靈感?
不過就在這時,許秋平靜的聲音悠悠響起:“我有幾個想法需要和方院士探討,能不能勞煩戴教授代為轉達?”
而聽到這話,戴楠表情凝固了一瞬,有些錯愕地道:“你說什么……有想法?是有收獲了嗎?”
這可是院士聯合頂尖的哈佛醫學院的項目。
許秋能看懂已經是殊為不易。
而若是能從得到一些收獲,那就足以證明許秋的科研水平和悟性了。
無形之中,方具瞻倒是當了許秋一回老師。
念及此,戴楠頓時就有些羨慕了。
她一直都想回饋許秋。
但每次許秋展現出來的能力,當她老師都綽綽有余了……最后戴楠都快成了許秋的記名學生。
如今看到方具瞻輕易就做到這一點,戴楠怎么可能不感慨。
這便是院士了。
也只有投入一個億美元的項目,才能有這等價值了。
而在戴楠心緒翻騰時,許秋下一句接踵而至:“也算是收獲吧。不過主要是一些改良思路。”
這一刻,戴楠的聲音都有些尖銳了:“改……改良?”
許秋解釋道:“阿爾法射線腫瘤免疫療法雖然不錯,但仍然有幾個大缺陷。我雖然不能確保直接攻克,但提供一些完善思路、盡可能削減這些缺陷的影響卻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你知道你在說什么嗎?”
這會兒戴楠腦海已經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院士的項目!
已經完成、將要拿到霉國神外年會評選的重要成果!
可以說,這個項目經過了包括方具瞻在內的數位院士的驗證,還有哈佛醫學院的各種大佬把關,最后也經歷了霉醫研究院翻來覆去地審查……
結果,在許秋眼里,竟然有巨大缺陷?
戴楠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事實上,但凡是個正常人,就不可能覺得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更何況還是僅僅用了一夜!
但……
聯想到許秋是怎么拿出頸七互換術的,戴楠又動搖了。
也許,又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