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傳統神經介入器械,能進入的極限尺度,大概是1mm左右的血管。
而「磁控軟體機器人血管介入系統」卻能來到0.08左右,甚至于更低。
具體的尺度,要看最終的制造材料,以及不斷改善的工藝了。
此外還能降低x射線曝光量,以及最重要的——推動血管內手術向自動化演進!
最終,這一成果斬獲71分。
……
第三場,卡洛琳斯卡學院,「線粒體移植治療脊髓損傷」。
這是睿典最著名的醫學院,其附屬醫院也是睿典最知名的醫院之一。
當初方具瞻前往睿典尋求raysearch蒙特卡羅引擎的授權,就曾經路過卡洛琳斯卡學院,而蒙特卡羅引擎研發公司的不少科研人員,恰好就任職于卡洛琳斯卡學院……
而這次代表卡洛琳斯卡學院出席霉國神外年會的,則是亨利克·布羅姆教授。
布羅姆教授是卡羅林斯卡學院神經再生系主任,同時也是鷗洲臨床醫學教材《線粒體醫學》的主編。
因為出眾的能力,他同時也主導著鷗洲“脊髓修復2030計劃”,手握將近7億歐元,算是學術界最重磅、也最豪橫的科研項目之一了。
此時,布羅姆正在介紹著線粒體治療的分子機制:“我們的從患者腹壁脂肪干細胞提取,經密度梯度離心純化之后,制備成為‘供體線粒體’。
“隨后,以陽離子脂質體包裹,運送至指定區域。
“最后激活再生通路——上調pgc-1α促進線粒體生物合成,同時抑制drp1磷酸化減少分裂凋亡!”
布羅姆介紹著。
保羅、沃森等人都早已進行過篩查,自然知道這項成果。
不過此時,看到具體的介紹,還是有些吃驚了。
這一成果或許將首次實現功能性線粒體跨細胞轉移,甚至于開辟出非基因治療的神經再生路徑!
而且十分吸引人的是,它的單次治療成本,僅僅需要三千霉元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
就連霉國這邊、臨床最常用的干細胞療法,大約也需要一萬五千霉元。
而潛力更大、效果也更好的「線粒體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竟然只需要傳統干細胞療法的五分之一!
而最終,這項成果也不出意外地取得了相當高的分數,斬獲了88分。
比沃保術式的82分高出一大截!
只差一步,就能進入90分的層次。
此時,會場上很多人都沸騰了。
“歷屆的霉國神外年會,90分基本上就已經穩住前三了!”
“88分基本上前五沒問題,甚至如果今年沒有太重磅的成果的話,沖擊一下前三也不是沒有可能!”
“沒想到睿典的卡洛琳斯卡學院藏了這么一個大招!這項成果,恐怕不只是睿典之最,更有可能是鷗洲這些年最重磅、也最有價值的成果了!”
在場的人都是全球聞名的頂尖教授,眼光毒辣,見解老道,很清楚「線粒體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潛力。
未來,或許真的能開辟出一條嶄新的治療路線。
……
而席位上,見到這一幕,方具瞻眉頭卻是輕皺。
「線粒體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確有著不錯的優勢,以及巨大的潛力。
但當下,卻很難實現。
不談其他,僅僅是技術局限,有很多就沒法解決。
比如監測手段滯后——當前的療法,太過依賴活檢或間接pet代謝成像,缺乏實時在體評估工具!
而且還有,線粒體療法的遞送精度也嚴重不足等等……
如果讓他來打分的話,線粒體療法的得分不會超過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