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處,作為臨時助理的邱偉連忙看了過來:“許醫生,有什么吩咐嗎?”
原本他也是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之一。
不過,在莫雷蒂、賴光圳等大佬加入之后,他就不怎么重要了。
反而是擔任起了許秋的私人助理。
各種實驗步驟的優化、方案的改良,都由他代為轉達。
也只有邱偉這種科研基礎同樣扎實的人,也才能理解許秋的各種意思,精準傳達給科研人員了。
“實驗室那邊的情況如何了,有人復現出來了嗎?”
許秋問道。
聽到這句話,邱偉表情有些落寞。
自從埃米爾偶然間完成一次血清-抗體的結合之后,直到現在,都再也沒有一個實驗組成功復現。
不管是埃米爾自己,還是莫雷蒂、賴光圳等人,嘗試了各種辦法,都見不到第二次結合了!
“不過,這段時間倒是也有了一些不同的結果……不知道算不算的上是成果。”邱偉說道。
許秋點頭,示意他繼續。
邱偉將早已經準備好的一份份實驗數據送了過來。
許秋接過,仔細翻看。
在埃米爾唯一一次復現之后,各個組,都根據許秋的要求,開始調整不同的實驗手段。
比如elisa法檢測抗嗜沫凝聚桿菌igg/igm抗體……
然而最終的結果,od值始終小于0.1,這提示完全沒有特異性抗體結合!
此外,westernblot分析中,倒是差點取得了成績。
莫雷蒂組,在65kda處出現微弱條帶!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質譜鑒定為細菌hsp60!
這并不是致病性抗體,與嗜沫凝聚桿菌沒有半點關系!
“失敗的原因,大概率是因為hsp60與人類hsp60同源性高,導致交叉反應……”許秋分析。
因而第三輪改良,許秋又針對免疫熒光染色做出改動,嘗試定位活菌!
手法也很簡單。
首先,是細菌固定與載片制備。
活嗜沫凝聚桿菌懸液用4%多聚甲醛固定15分鐘,隨后滴加10微升至聚賴氨酸包被的載玻片,室溫干燥……
隨后進行封閉與抗體孵育、封閉液,采取3%bsa-pbs封閉30分鐘。
一抗,利用患者血清1:50稀釋,濕盒內37攝氏度孵育1小時。
二抗則fitc標記抗人igg,避光孵育1小時……
最終,在激發波長488nm的熒光顯微鏡下,發現了微弱背景熒光!
而同一時間,放射性標記活菌追蹤卻讓人絕望。
18f-fdg標記、sd大鼠經尾靜脈注射18f-fdg標記菌懸液建立動物模型,最后pet-ct成像……
然而,不管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沒有顯示任何特異性放射性濃聚灶!
“各個組別,結果表現都比較一致,即便有反應,也是交叉反應……與嗜沫凝聚桿菌無關。”邱偉道。
說實話,此時他有點懷疑,嗜沫凝聚桿菌致病的研究方向是不是搞錯了。
唯一有點用的,大概就是免疫熒光染色發現的微弱熒光了……迄今為止,都沒法確定這種微弱熒光來自哪兒,究竟是致病菌的抗原抗體結合,還是說——又是一個誤會?
而就在這時候,許秋卻是放下了這些資料,他抬起頭來,起身往外走去,道:“走吧,復現的辦法我基本上已經猜到了,接下來結束這場實驗。”
聽到這話,邱偉霍然睜大眼睛,臉上盡是驚駭與狂喜!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