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悍勇異常,這點兒小傷根本不放在眼里,況且這是與項少龍比武時受的傷,是自己技不如人,回去養傷再比,自己丟不起那人。道:“大王,王翦還能繼續,不必推遲了。”
秦王心中對王翦更是贊賞,道:“好,就依王將軍之意。”
第三場開始。
王翦騎上自己的戰馬繞場一周,靜靜地等著項少龍。
場邊為項少龍送來一匹火紅的戰馬,高八尺,長丈二,全身上下沒有半根雜毛,碗大的馬蹄彎曲如鉤,真如同崗上猛虎、海中蛟龍,他給這匹馬起名“赤兔”。
可是這不是最吸引王翦的,最吸引王翦的是馬背上高橋馬鞍和兩肋間的黃金馬鐙。
只見項少龍扳鞍認鐙騎了上去,一摞韁繩,雙腳一磕刺馬針,這匹馬四蹄登開,也繞場跑了一圈。可這一圈與王翦不同,項少龍只用雙腳控制戰馬,雙手依然持刀。
王翦知道,自己這局也輸了。自己必須要用一個手控制戰馬,只能單手應戰。不是自己騎術不行,而是項少龍的工具太先進。
王翦心灰意冷,翻身下馬,叩拜秦王,道:“大王,王翦認輸。”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只有軍方大將若有所思。
秦王好奇問道:“王將軍何出此言?還沒比怎么就認輸?不如王將軍傷好后再比輸贏。”他以為是因為王翦手上的傷勢他才認輸。
王翦道:“單憑項先生設計出馬背上的工具,其意義之深遠就已經遠勝對太傅之位的爭奪了。”
項少龍道:“此戰非是王將軍騎術不行,而是我取巧而已。”
秦王沉吟間,老將王龁道:“大王,我想仔細看一看項少龍馬背上的東西。”
秦王道:“老將軍但去無妨。”
王龁來到項少龍馬前,仔細觀察了起來,項少龍道:“老將軍不妨上馬一試。”
王龁身形矯健,騎上大馬,操作了起來,當他松開雙手后自然能操控戰馬時,欣喜若狂,下馬來到秦王身邊,道:“大王,從今以后,我大秦的騎兵天下無敵了!”
秦王大喜,問道:“老將軍何出此言?”
王龁道:“此地不宜談論此事,容后向大王單獨稟告,項少龍的發明意義重大。”
秦王暗道:“什么發明,還需如此保密。”
心中也著急知道此事,對王翦道:“王將軍才華過人,少龍也言道非是將軍武藝不行,今日寡人宣布:項少龍、王翦同時擔任太子太傅之職。”
王翦喜從天降,本已放棄,沒想到峰回路轉。軍方重臣也很高興,畢竟沒有讓項少龍專美于前,王翦是軍方的重要代表,他能擔任太子太傅也是軍方的勝利。
只有呂不韋感覺越來越超出自己控制了。不知道項少龍弄出個什么東西,讓軍方這么重視,這么重要的事,項少龍居然不通過自己,只怕以后烏家不那么容易掌控了。
秦王召軍方重臣王龁、麃(áo,同狍)公、徐先,以及項少龍和王翦入宮覲見,他想詳細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一個偏殿,王龁首先介紹了馬鞍和馬鐙對以后騎兵作戰的深遠影響,指出這是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再配合項少龍手中的戰刀,以后騎兵的威力已經無法估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