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秦國卻以此飛速發展,實現了彎道超車,一躍成為天下霸主,在統一的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可是統一之后,天下的形勢已經變了,可大秦帝國還是死守著酷法。這個戰勝了李牧、廉頗、樂毅、田單、孫臏、吳起、戰國四君子的強大帝國,卻被陳勝、吳廣兩個泥腿子撬動了帝國的根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就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就像蘇聯,戰爭時實行“戰時共產主義”,使它贏得了戰爭。可戰爭結束了,它還搞這一套,只用了半個世紀,就讓這個空前強大的國家轟然倒塌、蕩然無存。《呂氏春秋》里也說:“時移世易,變法宜矣”。
項少龍確實推崇法制,卻反對酷法,仁義道德雖只是理想,卻也是法制背后的基本精神。他一直想對政太子施加影響,想改變他的殘暴,目前看來,效果一般,秦君的殘暴似乎是基因里帶來的,這些貴族也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
韓非子出身王族,師從大儒荀子,精通道家思想,又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會貫通,成為天下名士。他在《韓非子?五蠹》中提到五種人無罪也該殺:學者(儒以文亂法),言談者(縱橫家),帶劍者(俠以武犯禁),患御者(貴族門客),工商之民(商人、手工業者)。這五種人無益于耕戰,是社會的蛀蟲,把他們都殺了,只留下文盲農夫種地,文盲士兵打仗,就天下太平了。這樣的文章居然被秦始皇奉為經典。
項少龍來自二十一世紀,他自認為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也做不到草菅人命,他清楚什么是“人權”,什么是“人道”。法律的初衷應該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可這個時代的法律卻是為了維護統治,欺壓百姓,他們把“官”與“民”分得很清,這也是為什么紀嫣然對法制一道心存疑慮。
這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世界,項少龍終究還是沒有勇氣直接挑戰整個貴族階層。那就潛移默化吧,自己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
琴清不只有紀嫣然這個助手,她還把烏廷芳和舒兒都拉去幫忙。可能是以前也沒干過什么事,玩兒膩了,烏廷芳和舒兒居然也喜歡上這種充實的生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最后將軍府就剩下項少龍一個閑人。大白天的將軍府顯得冷冷清清,再不復以前的鶯鶯燕燕,歡聲笑語,
項少龍感覺自己像是在吃軟飯,女人們忙著干事業,男人整天游手好閑。無奈之下,項少龍開始關心起自己的工作來。白天也會去找李斯,學習一下他是怎么工作的,還會去教導太子,有時間還帶著太子和李斯、韓非交流心得,偶爾也去軍營,關心一下士兵的訓練。自打回到咸陽就沒這么有正事兒過。
琴清和紀嫣然都是頂級才女,將能收集到的先秦文學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憑借自己雄厚的財力,都進行了出版,資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項少龍看著這敗家娘們兒,不把錢當錢,雖然琴清花的是自己家族的錢,不是花他的錢,可是他早已把琴清的財產當視作自己的財產,看得他一陣陣心疼。他怕把自己疼死,一再向琴清講解出版業的盈利模式,看她們始終無法理解怎么能把知識變成錢,就現身說法,抄了一部《封神演義》讓她們出版,拿出去賣錢。
此書一出,立刻被驚為天人,原來還有這么讓人著迷的讀物。被美女崇拜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項少龍一激動,差點兒想出版一本瓊瑤作品,那還不得被美女們捧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