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少龍沒有刻意追求熱武器的出現,因為熱武器過度的殺傷力,讓他望而卻步。但項少龍也知道,只要科技的發展程度到了,這些東西自然就會出現。
如今的大秦,無論經濟、軍事都是冠絕當代。由東向西、從南到北,地域之廣闊,曠古絕今,東南方向伸入太平洋,北方則深入草原,直達人跡罕至的酷寒之地,西方控制西域,只有青藏高原,暫時還沒有涉足。相對于人口的稀少,大秦也無力再繼續擴張了。
學校、醫院被大量建立,人民受教育程度雖然達不到后世那么普及,但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后普及教育依然是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辦教育能辦亡國的,教育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
隨著識字人口的增多,項少龍又推出了報紙業。但這些報紙是國有的,是作為國家的喉舌,可不是給人用來針砭時弊,妄議朝政的。
報紙向民眾灌輸國家、民族的概念,也形成了完整的中華民族觀念,愛國主義也開始成型。
他為國家設計了國旗、國徽,并把這些都印在了軍隊的制式軍裝上,空前地增加了凝聚力,以后這個民族無論遇到什么危難,都能團結一致,保衛家園。
民主思想項少龍是不敢傳播的,那會要了自己的命。而且以此時的人口素質,真要是民主了,也就天下大亂了。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獨特的思維方式,民主不是什么靈丹妙藥,吃錯了,照樣毒死人。
時代發展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作為一個領路人,項少龍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夠了,接下來自有后來人繼續操勞。自己保住了自己的富貴,又推進了民族的發展,回頭看看這一生,滿足了。
扶蘇真的是一個好皇帝,對項少龍異常尊重。項少龍和他談了很多對未來的暢想,對世界的認知,他無論對錯,自己是否都能理解,先都記下來,回去再慢慢琢磨。
項少龍覺得和扶蘇的關系,要比和始皇帝更和諧。有了皇帝的全力支持,才使項少龍對國家的改革得以順利進行。抑制豪強,打壓土地兼并,優先發展農業的同時,不忘手工商業的發展,遼闊的土地,豐富的資源,讓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起來。
卸任丞相后,他沒有舍得辭去中科院院長的職務,雖然他已經什么都不做了,但一直還掛著院長的名頭。他很在意這個頭銜,對科學的迷信,讓他最舍不得的就是這個科學家稱號。他也一直為提高科研人員的地位而努力。科學,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起著重要作用,意義非凡。
項少龍的幾位夫人相繼離世,沒有子嗣,不能不說他還是留有遺憾,尤其在年老之時,感覺更加強烈。年輕時沒覺得,后來被封為晉王,就不敢再想了。身為異姓親王,是榮耀,也是枷鎖。
項少龍不是沒有晚輩在他身前盡孝,比如妮夫人的兒子趙盤,也有各位夫人家族的晚輩,每一個人對項少龍都是極盡孝順,就算項少龍不肯利用權力為了他們徇私,走后門兒,可在他們的生活和培養上,還是不遺余力。可這些人終究不是他的血脈,心中還是差了一層,說到底項少龍也就是個俗人,思想境界還差得遠了。
項少龍在渡過他八十歲生日之后,安詳的閉上了雙眼。
扶蘇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舉國哀痛,銘記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對于他富有傳奇性的一生,爭相傳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