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遜嘆道:“人殺多了就會麻木,上次在大都殺的人太多了,我怕我的心境會出問題,這才留在武當,不肯下山,就是想在張真人這里得到幫助,以修復心境。”
黛綺絲想想,還是別急著讓謝遜去見波斯來使了,以波斯明教一貫的尿性,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惹毛了謝遜。謝遜又一貫地看他們不順眼,萬一謝遜狂性大發,真把他們都殺了,黛綺絲還是心有不忍。
這一年是至元(后)三年(1337年),江浙又受災,饑民達四十余萬。
江浙是謝虎的大本營,陸家的生意也主要在這里,現在都在謝虎的掌握之中。這個地方一亂,謝虎的壓力首當其沖。
前幾年的大災,讓謝遜的勢力突飛猛進,進一步削弱了朝廷的力量,這次再來的天災,讓謝虎看到了再次壯大的機會。
謝虎一面組織救災,一面向謝遜報告,畢竟他手里的資源都是屬于謝遜的。
此時的謝虎,掌握著海沙派的私鹽生意,以及巨鯨幫的海外貿易,又接手陸家的財產,可謂兵精糧足,實力之雄厚,已經超過了明教的全部。
謝遜知道自己不能再這么悠閑了,波斯明教可以不理,但不能不救災。
謝遜辭別張三豐,帶著黛綺絲下了武當山。
楊守也一直在武當山,看謝遜既然下山了,自己也就不多留了。
楊守是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如今有天災人禍,他也愿意出錢出力。
謝遜對楊守道:“楊兄,你把財物都交給謝虎,他有經驗,就由他去處理救災的事吧。現在蒙元覆滅已經不遠了,楊兄你目前處在朝廷的控制范圍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到戰火燒到了你家那兒,你不早做準備,損失可就大了。”
楊守道:“北方已經越來越亂了,我也早就打算搬家。好在這么多年,我在南方也已經打下了一些基礎,可以慢慢地轉移財產。”
謝遜道:“你兒子也那么大了,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就不想出來干一番事業,整天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有意思嗎?”
楊守的兒子楊琪也快三十歲了,小的時候還和謝虎比試過,現在也在忙家里的生意,謝遜總覺得白瞎這一身功夫了。
楊守笑道:“我家的人都沒什么大志向,不喜歡你們那種風風火火的生活,做生意其實挺好。等你平定了北方,我們還是要回到終南山居住,活死人墓是我們永遠的家。”
謝遜搖頭慨嘆,人各有志,也就不再勸了。
謝遜回到光明頂(擱船尖),并沒有先見波斯來使,而是先開會,討論這次救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