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陰葵派的影響力,魚贊總覺得可惜。
楊廣問道:“我可曾讓你去調查、或者監視過太子的動靜?”
魚贊一愣,道:“沒有。”
確實,楊廣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把觸手向下伸,伸到整個社會的最底層,卻從來沒注重過能決定他生死命運的皇帝和太子。
這太不正常了,就算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說他好,說他是個賢王,但這對于他爭奪太子之位毫無幫助。
參考法國中世紀的三級會議,第三等級的市民無論有多少人,也只是有一票表決權。
但最起碼他們還有一票,可是在楊廣這里,四千多萬的老百姓,其實一票都沒有。
楊廣走的路在魚贊看來是走偏了,只是楊廣這個人剛愎自用,不喜聽人多話,魚贊就算看出問題,也只能把話咽進肚子里,除非楊廣主動問。
魚贊不是外人,所以楊廣有必要和他把話說清楚,而不是像面對祝玉妍時,看似說了半天話,卻什么有用的東西都沒說。
楊廣道:“我從沒有把太子之位放在眼里,也沒想過要去爭奪太子之位。父皇一生只愛母后,我們五子同母,父皇一直引以為傲。如果我們同室操戈,只會傷了父母的心。”
魚贊聽懵了,這又豈是不爭奪太子之位的理由?要是想兄弟和睦,干嘛又要把陰葵派出身的美仙留在身邊?而且看殿下建立青龍會的操作,要說他什么都沒想干,鬼都不信。
魚贊覺得殿下不該是這么虛偽的人啊!
魚贊道:“可是看梵齋主的反應,殿下想和太子和睦,怕是不能了。”
楊廣道:“我是沒想過爭太子之位,但也并不在乎和任何人是否和睦。”
魚贊完全無法理解殿下到底想干什么,不爭就該消停的當自己的逍遙王爺,爭就該拼盡全力。可是不爭,又不想搞好關系,這是什么腦回路?
楊廣微微一笑,繼續道:“太子不是沒有才干,只是這么大一個國家,一個人說了算,就算他再有才干,再有品德,也是禍非福,我只是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制衡他。”
制衡?
制衡誰?
制衡太子?
那太子繼位之后,豈不是要制衡皇帝?
魚贊只聽說過架空皇帝,謀朝篡位的,沒聽說過“制衡”是什么操作。
有能力制衡,為什么不直接把皇位奪過來?
不讓一個人說了算,那要讓幾個人說了算?
皇帝不搞一言堂,那要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