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第二次說出“搜查晉王府”的話,語氣、態度就已經不是不耐煩了,而是震怒。
四大圣僧卻依舊無動于衷,他們不是舌辯之士,說不出道理不會硬說。石之軒為什么逃進晉王府,沒有證據的事,他們也不能無端指控晉王勾結石之軒。再說就算晉王勾結石之軒,也輪不到他們說。
只是就這么退出去,卻也不可能。不要說一個小小的晉王,就是東宮太子也恫嚇不了他們,今天不搜出石之軒,誓不罷休。
石之軒的可惡非是他出身魔門作惡多端,實際上石之軒沒有什么惡行公之于世。
只是石之軒曾先后拜於叁論宗的嘉祥和禪宗道信門下,偷學其技藝。非是一般的武技,天下武技在石之軒眼里,已經沒有意義。他學的是佛理,更有佛門先進的包裝理念和銷售方式。
一旦石之軒重整魔門,魔門未必沒有超佛門的可能。
要不然說魔門作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替天行道”也一直只是掛在嘴上,沒見他們動真格的,單說是因為佛門弟子恬淡為上可說不過去。
這回怎么就不死不休了?
那是因為石之軒動了佛門的根基,我佛如來也不得不動金剛之怒,作獅子吼。
楊廣一步一步走到智慧的身前,冷冷道:“大師是要切斷本王與天臺宗的這點緣分嗎?”
之前楊廣雖然不慣著梵清惠,但在江南卻實實在在地扶持佛教,甚至拜在天臺宗智顗大師門下。
如果此番回去與佛門交惡,責任全在這四個老和尚身上。
智慧大師心中為難。
智顗大師雖然年齡在智慧大師之下,卻是天臺宗的創始人,佛教真正的重量級人物,為楊廣授菩薩戒,世稱智者大師。
智慧大師四人稱四大圣僧其實是江湖稱法,指的是四人武功高強,至于說佛法精深,其實只是和外人相比。
在真正的佛教內,他們四個充其量就是四個看家護院的武僧,為佛門提供武力保障,佛法在他們之上的不說有的是,但絕不少。
他們在佛教內的地位是遠遠不能和智顗大師比的,智顗大師是開宗立派、名垂史冊的高僧大德,對完善佛教理論體系,推廣佛教有不可磨滅的功德。
這一點連梵清惠也比不了。
粗略來講,智顗大師屬于佛教的研發部門,梵清惠屬于銷售部門,四大圣僧算是保安。
如果產品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家有,你家也有,那么它的銷量就只能靠銷售的包裝。所以梵清惠名氣最大,所得實惠也最多。
但佛教很明顯經過千年的發展,結構嚴謹,內容充實,不是那種誰都能來的兩下的東西,那智顗大師就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便以梵清惠的地位,也不敢挑戰這種真正的佛教圣僧。
楊廣就是看準這一點,拋開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裝,直接拿核心技術。他尊重智顗大師,卻對梵清惠這種熱衷權謀的佛門弟子不屑一顧。
智慧大師猶豫間太子和梵清惠也到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