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沉吟片刻道:“應該是大隋對江南的高壓政策,觸動豪門士族的利益,才引起的叛亂吧。”
楊廣點點頭:“繼續說。”
蕭瑀道:“把南方所有的軍政長官換成北人,江南世家子弟想做官,只能通過科舉,這算是把他們三百多年的特權剝奪了。而且還讓他們釋放家丁,還家丁自由身。更是在民間強行傳播‘五教’,引起百姓反感,而且有流言稱要把江南之民遷入關中,這才引起叛亂。”
蕭瑀就是出身江南皇族,他如何能不清楚這里的事,他把江南豪族的心思理解的最透。
有些話他身為南人不方便說,南方豪族不在乎皇帝姓什么,只認為無論皇帝姓什么,這片土地都該歸他們這些豪族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南北分裂。
楊廣點頭,蕭瑀年紀雖小,這些看得算是夠清楚。
楊廣道:“南陳平定的太快,江南豪族并沒有受到什么的損失就投降了,所以他們依舊有對抗朝廷的能力。陳叔寶在位,驕奢淫逸,巧取豪奪,江南的百姓都沒反,我大隋剛剛平定南陳,就免其賦稅,為什么要反?其實江南的百姓已經在開始接受北人的統治,只是被豪族裹挾。但也因為得不到廣大百姓的支持,所以很快就被楊素平定了。即便再發生什么叛亂,對大隋來說,也沒什么威脅可言,就是殺光這些豪族對大隋來說,也是輕而易舉。但這些不是重點。”
蕭瑀精神一振,要說到重點了:“那重點是什么?”
楊廣道:“江南造反不造反對大隋來說沒什么,但對我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蕭瑀明白了,楊廣可不是皇帝,他的任務是替皇帝看著江南。真有造反的,就算最后平定了,也是他失職。
可是,難道江南還會有人造反嗎?
楊廣這幾年在江南的治理以安撫為主,給了南人充足的時間適應,可以說卓有成效,該不至于還有人造反。
楊廣看出蕭瑀的疑問,道:“不要忘了這次京城漩渦的核心,是佛門挑起的我與太子之間的矛盾。江南是佛門的大本營,南陳能這么輕易的被平定,其中佛門起了重要作用。大隋打的輕松,百姓少受戰亂之苦,江南豪族也得以保存,真是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重點是這些豪族保留了抗衡朝廷的力量。為了安撫江南,我也在倚重佛教,可是這次我與佛門徹底決裂,那么到底是我打入了佛門的后方,還是佛門打入了我的后方,就只能看結果了。”
蕭瑀明白了,楊廣怕佛門在江南挑事兒。
作為江南人,蕭瑀也崇信佛教,可是楊廣是自己的親姐夫,是自己的富貴所依,他還沒堅貞到為了信仰大義滅親的程度。況且楊廣并不是針對佛教,只是針對梵清惠這樣的佛門政客。
想到佛門勢力之大,蕭瑀就覺得頭皮發麻,楊廣也許有能力震懾住江南,自己能行嗎?
看年輕的蕭瑀面露遲疑,楊廣道:“你就放心大膽的做,真有事,自然會有人助你。”
蕭瑀年輕,如果楊廣此時已經是皇帝,為了培養蕭瑀,付出些代價也值得。但此時的楊廣并非說一不二,蕭瑀惹下的任何麻煩,都要算到楊廣頭上。從能力上說,蕭瑀并不是最佳人選。
可是還是那句話,信任才是最重要的,蕭瑀是實在親戚,蕭妃的親弟弟。同宗楊姓,或者其他朝臣都有選擇的機會,而蕭瑀只有緊靠自己才是最有利的,外戚能專權也不是沒有道理。他不是不能選擇太子楊勇,可是那就太蠢了。
安排好蕭瑀,楊廣長出一口氣,不知是松了一口氣還是嘆了一口氣。
本來蕭瑀作為亡國的王子,無論給他多高的待遇,都不該輕易離開京城,這次是獨孤皇后作保,楊堅網開一面,放他離京。
送走蕭瑀,魚贊無聲無息的出現在楊廣身后,低低的聲音道:“宋缺秘密進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