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缺不答,梵清惠仿佛沒覺得,像是自言自語、自問自答,欣然道:“宋兄來京城,對大隋來說是個天大的喜事,太子殿下也不勝自喜,誠邀宋兄往東宮做客,并承諾宋兄,他日太子登基,定封宋兄為鎮南王。”
撬不開宋缺的嘴,那也不能無功而返。這是梵清惠的臨時起意,并沒有和太子商量要把宋缺的鎮南公升為鎮南王,但相信這件事太子不會不同意。
宋閥本是梵清惠留下來推翻大隋的,萬一以后大隋不聽話,還有人能取而代之。可是宋缺的突然覲見楊堅,確實打亂了梵清惠的部署,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宋缺爭取到太子的陣營,牽制晉王楊廣,這無疑是一種浪費。
失去四大圣僧,換來天刀宋缺,太子的勢力不退反進。只是希望太子能理解自己的這份苦心,永遠聽話。
梵清惠今天每一個問題都是宋缺無法回答的,他更不可能去東宮做客,只能在心中苦笑,同時對梵清惠又多了一份擔心。
考慮到梵清惠的性格,宋缺第一次開口了:“太子想順利繼位,只能在楊堅身上下功夫。我不會卷入太子和晉王之間的斗爭,也不需要一個王爺的名頭。”
宋缺此時還不敢站隊太子,而鎮南公和鎮南王對他而言有區別嗎?
但宋缺的本心是不希望看到太子敗給晉王,不是對太子有好感,而是對晉王深深的戒備。
宋缺戒備楊廣,甚至有淡淡的畏懼,非是只因為楊廣武功高強。他偷偷進京,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楊廣就知道。他的談吐、見識,連自己都不能不服,楊堅的其他兒子能比得上嗎?
梵清惠傾盡全力扶持的太子楊勇,能比得上這個晉王楊廣嗎?
提醒梵清惠小心楊廣根本沒必要,因為梵清惠此時必然已經警惕晉王楊廣了,就算自己把楊廣的本事夸上天,她也不可能改弦更張。
而且宋缺無意插手皇室的家事,就算楊勇不堪造就,但佛門勢力強大,宋缺只想保護梵清惠的人身安全。
再說楊廣是足夠優秀,可是有時候越優秀的人就越沒有好下場,很可能還沒等到他發揮,就已經萬劫不復。
人生就是這么奇妙。
宋缺不會參與奪嫡,梵清惠卻一定會參與奪嫡,那就給她指出一條明路,什么佛門、魔門,什么三大門閥,都比不過楊堅的意志,想斗過楊廣只能靠楊堅,除非楊廣連楊堅都殺了。
不是不可能,但怎么看都比成天盯著楊廣本身強,取悅楊堅,勝算更大。
梵清惠秘密見宋缺也不算全無收獲,最起碼能看出宋缺對太子沒有惡感,沒有站到晉王一方。而宋缺不肯明目張膽支持太子也可以理解,什么都不做才最符合宋閥的利益。以宋閥今日的地位,需要的是保守,而不是冒險。
宋缺的話有道理,梵清惠也不是沒想過,但擴充實力,不也是兒子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嗎?但在皇家,這其中也有脅迫、施壓的含義,就看大家的視角是什么了。
宋缺的話點醒梵清惠,也許以后行事的側重應該有所改變。
但宋缺在眼前,放過了就太可惜了,只是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才能爭取到宋缺,上宋缺的床能行嗎?
梵清惠隨即在心中搖頭,她和宋缺的關系,一旦陷入肉體之中就不美了,她可能就再也無法影響宋缺了。
楊廣雖被獨孤皇后強留在京城,卻閉門謝客,除了父母,從不主動見別人。
現在是獨孤皇后追著楊廣給資源,楊廣卻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