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會為了這個女人得罪太子?
不好說,不好說。
可是看高颎的表情,楊廣本能的相信他說的是真話。
自己當初嫌棄張麗華年齡大,到了太子和高颎這里,竟然還爭上了。
要知道從身份上講,太子和高颎與自己處在同一級別,不缺這些呀?
看著已經年過半百的高颎,竟然兒女情長,楊廣除了佩服張麗華,真的說不出別的了。
楊廣有心問的再深刻一點兒,可惜沒時間了。
楊廣問道:“大人以為皇兄在哪?”
看楊廣似乎信了,高颎心里也松了口氣,道:“太子近些年一直不得寵,滿朝文武都怕陛下隨時更換太子,所以無人敢與他交往,即便有,也極為隱蔽,不是外人能知道。所以太子最信任的還是佛門。”
“佛門!”
楊廣冷哼一聲,道:“壞事的正是佛門,不怕告訴你,父皇就是死于梵清惠之手。”
“啊!梵齋主?”
高颎的語氣中充滿了不信,張麗華再給他吹枕頭風,他也不再對梵清惠唯命是從,可他沒想過慈航靜齋的齋主是個壞人。
楊廣道:“正是因為父皇隨時可能更換太子,梵清惠不敢等,就趁著父皇沒來得及改太子,害死父皇,這樣皇兄就可以順理成章繼位。”
“原來如此。”
這個道理講得通,唯一可疑的就是太子能壞到這種程度?
太子好色、奢侈,滿朝文武都知道,就連岳丈床上的美人都想要,高颎自己都覺得丟人,可是弒君弒父的罪名可就不一樣了。
高颎對太子和楊廣都有所了解,這種事他更相信楊廣能干得出來,卻不信太子有這個魄力。
回想太子和晉王一路走來,太子是處處不如晉王。
太子坐鎮京城,看著什么事都參與了,實際卻是什么事都沒主持過。
而晉王十三歲就藩并州,那是抵御突厥的前沿。二十歲為行軍元帥,平定南陳。雖說“三軍諮稟,皆取斷于颎”,可是南伐軍隊九十總管、五十一萬余大軍“皆受晉王節度”,軍中猛將不識太子,卻皆與晉王有交。進去建康后,斬五佞人以謝三吳,天下稱賢。
之后江南叛亂,皇帝派晉王鎮守揚州,晉王把皇帝的用意領悟的極其到位。
中原紛亂三百年,偶有短暫統一,卻無法持久,蓋因那只是版圖層面的統一。
晉王坐鎮江南,采取文化上的懷柔政策,積極籠絡江南士大夫,結交高僧大德,以消弭南北隔閡,以達到民族、南北文化上的統一,對穩定大一統局面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如果沒有晉王把陰葵派的人留在身邊這件事,會讓人以為他也如太子般看重佛門。
高颎疑惑問道:“太子他敢嗎?”
楊廣道:“梵清惠敢就夠了。”
想到太子對梵清惠的唯命是從,這件事就又說得通了。
不得不說,高颎這么容易接受,這里邊有張麗華的功勞。
張麗華不停的說梵清惠的壞話,高颎就是再不信,在心中也有印記。張麗華把高颎從梵清惠的洗腦中解救出來,用的也是洗腦。只不過張麗華是在床上洗,效果可能更好一點兒,也就堪堪和整個佛門的洗腦打個平手,還得說佛門厲害。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