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玄想解啟民可汗的套,唯有武力征服一途。環顧一周,沒有一個道士。
也對,所謂王不見王,三大宗師本來就不該輕易碰面,互相躲著還差不多,這是他們的默契。
寧道奇不在,大隋還哪有敵手?
天刀的大名他當然聽過,但那又如何?宗師就是宗師,不是宗師,就不值得浪費心思。
先挫挫大隋皇帝的銳氣,剩下的事慢慢談。
楊廣順勢推出宋缺,于楊廣而言實在是一舉兩得。這場比武的任何結果,都是楊廣愿意看到的。
但出鞘的天刀確實驚艷到了畢玄,一個回合就足夠畢玄認清對手,因為不夠格的,半個回合就已經死了。
畢玄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好無損地殺了天刀,可是為了殺天刀,重傷值得嗎?
畢玄這次中原之行不容有失,這不是他個人的得失。一旦他受到重創,就算大隋皇帝不為難他,旁邊那個虎視眈眈的西突厥國師、中原人、邪王石之軒能放任啟民可汗安返dtz嗎?
如果畢玄不開口,宋缺絕不可能開口叫停比武,他沒有資格,也沒有立場,唯有死戰到底。
畢玄適時地開口了,還擺出一副提攜后輩的姿態。
畢玄是示弱了,但他心里裝的是民族大義,于他的大道無礙,他依舊是那個值得尊敬的大宗師。
唯有楊廣,對這個沒有結果的結果大失所望,不知會不會有人看出他和宋缺之間的隔閡。
楊廣冷著臉擺駕回宮,自己為了這場比武,花大力氣打這么個場子,竟然屁股沒坐熱就完了,看來天下的聰明人不止自己。
楊廣也沒法私下里再指責宋缺,除非他直接殺了宋缺,否則他們之間說多了都是廢話。楊廣更不能在別人面前暴露出自己連宋缺的命也想要的用心。因為當下朝廷之中,門閥依然是重中之重。
這一戰雖然沒有結果,但同樣,啟民可汗也沒有免于陷入幫助楊廣征討高句麗的困境,而楊廣也并不打算放過他。
可以說dtz面臨著大隋和西突厥的聯手脅迫。
就在楊廣進一步想逼啟民可汗表態之時,一件事打亂了他的節奏。
倭國遣隋使帶領學者、沙門(出家修道者的通稱)出訪隋朝,攜國書已經登陸大隋。
遣隋使剛登陸大隋就已經引起了楊廣的不滿。他們登陸以后,沒等楊廣點頭,就已經受到江南佛教中人的隆重接待。
遣隋使叫小野妹子,雖然叫妹子,卻不是妹子,是個真正的老爺們兒。他稱楊廣為“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他帶一批佛僧前來學佛法。
自從梵清惠栽在楊廣手上,慈航靜齋被滅門,佛教已經消停了幾年了。
其實整個佛教喜歡折騰的一直都只是慈航靜齋,同為佛門圣地的凈念禪院就低調得多。絕大多數佛教弟子都是悶聲發大財,只有慈航靜齋上躥下跳、拋頭露面。
而有隋以來,一改宇文邕的滅佛政策,佛法重興,包括楊廣鎮守江南,都在大力發展佛教,或者說利用佛教。要不是梵清惠一直妄圖控制楊廣,甚至是大隋的朝政,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弒君,楊廣也不會下辣手摧毀慈航靜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