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就是知道建奴要入寇,也沒有兵力去分兵把守,只能催促援汴諸軍盡快撲滅李自成,然后再去防備建奴。
只是現在援汴諸軍,也需要時間準備,才能形成配合,如果一個個對上李自成,那就只能是送死。
楊文岳怕崇禎催他,所以決定將這事隱瞞不報。
魯義方心頭一驚,“揚公,此事不報,如同欺君啊!要是建奴真的入寇,到時候查下來,以陛下的性子,楊公怕是~”
楊文岳擺擺手,制止了他繼續說下去,“現在援汴諸軍,準備都不充足,特別是孫督師,才剛到陜西,大軍需要時間準備,絕對不能倉促行事。只有剿滅了流賊,安定了中州,我大明朝才能扭轉乾坤。要是建奴真的入寇,那罪責就由楊某承擔吧!”
“楊公~”魯義方神情悲傷,“難道大明朝真就到了這般地步?”
揚文岳聞語安撫道:“眼下朝廷的策略是先定流寇,至于關外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轉機,本官聽謝閣部說,陳尚書正與北邊和議,如果能成,或許能拖延些時日。”
說著他忽然抓住魯義方,嚴肅道:“此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你切莫走漏風聲,讓那些諫臺的人知道了,陳尚書會有大麻煩。”
魯義方忙點了點頭,他也知道這事亂說不得。
這時明朝的整個策略,已經清晰起來,就是穩住建奴,先剿滅流寇,然后就有兵力穩住邊防。
剿滅流賊之后,朝廷的財政就會有所好轉,便能在山東造船,牽制建奴。
如此一來,就算建奴反復,明朝也能堅守長城一線。
當下兩人一陣沉默,半響后,魯義方又道:“揚公,建奴既然派遣細作刺探山東,那就說明他們議和的誠意不足,我們既然知道,是否該做些什么?”
楊文岳決定隱瞞不報,是為了不影響眼下攘外必先安內的策略,怕皇帝催促他們進兵,壞了合圍李自成的計劃,或是分兵去守關墻,影響中原的決戰,所以決定隱瞞下來。
不過楊文岳對于和談,其實并不抱有什么希望,有袁崇煥的例子在前,加上建奴居然打聽到山東造船的事情,他就知道談判多半成不了,建奴極有可能會再次入寇。
只是大明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分兵,極有可能兩面落空,他嘆了口氣,“我寫兩封信,你派人幫我送到濟南,還有京師去,讓他們多少有個準備吧。”
說完,楊文岳又道:“還有一事,大軍的糧草,要盡快備齊,建奴要入寇,本官的動作也要加快了。開封城內高撫臺,已經派幕僚來催我解圍,我準備去一趟左營,說服左良玉北上,給流寇一點壓力。”
高義歡只想著通知明朝,想要明朝有所準備,卻沒有想到明朝也有明朝的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