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桓按著刀,看了看殿上站著的幾人一眼,嘆氣道:“汝寧城的使命已經完成,本侯決定突圍,去查牙山阻擊韃子,那里我還留了一萬多人。”
知府于應龍穿著一件變了顏色的官袍,沉著臉道:“侯爺突圍了,城中十多萬百姓怎么辦?韃子早就下令,凡有抵抗的城池,一律屠城。仗打了這么久,韃子死了那么多人,肯定要殺人報復。”
金聲桓和幾名將領,都低頭不說話,地道只能帶走少數人,不可能帶走那么多百姓。
殿上一陣沉默,半響金聲桓道:“于知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家一起死,沒有意義。抗清還需要我們!”
于應龍是高義歡最早招募的兩個秀才之一,當初死活不愿意跟著高義歡混,后來經過梁以樟的勸說,才投靠了高義歡,沒想到一干,還干得挺好,干出了感情。
他資歷很老,豫南的沒一畝地,每一個百姓,他都付出了心血。
現在汝寧被打得稀爛,他心里最難受,此時金聲桓又準備放棄十幾萬百姓,他卻過不了自己這道坎。
于應龍曉得金聲桓肯定是要走的,他沉默半響,忽然開口道:“侯爺,你再守三天,我出城和韃子談判,以開城為條件,讓韃子允許我們放百姓出城。三天后,百姓走遠,侯爺從地道逃走。這樣百姓能活命,侯爺也能安全突圍,如何?”
金聲桓微微一愣,注視著于應龍,卻見他一臉堅毅,臉頰鼓動幾下,“韃子殘忍,他們發現本侯逃走,于知府你怎么辦?”
于應龍不說話,但是金聲桓已經知道他的想法,嘆氣道:“好,本侯在守三天。”
當日,汝寧南城,一段城墻垮塌處,忽然出現一個穿著破爛官袍的文官,打著一面白色小旗,深一腳淺一腳的從殘垣斷壁中走出來,徑直走向不遠處的清軍陣地。
城外的炮陣,首先發現了他,頓時一片嘩然。
戰爭對于雙方的士卒來說,都是極為殘酷的,清軍死的人比魏軍更多,見城中有人打著白旗出來,紛紛歡呼起來。
很快于應龍就被帶到了多鐸的大帳,這位清軍的統帥,雙目通紅嘴上起泡,顯然也并不好受。
雖然豫南戰事進行的時間,不如江北戰事那么長,但時激烈程度卻遠遠勝過了江北。
江北大戰時,清軍為了避免傷亡,發現城池不好打,就直接圍了起來,然后等里面的人投降,清軍知道明軍無法對他們構成什么威脅,不存在什么反擊,就是被動挨揍,所以清軍有的是時間,但是豫南的戰斗卻不同,清軍必須要快速拿下豫南,不然后面就沒機會了。
多鐸轉過身來,紅著眼睛注視著于應龍,旁邊的尼堪把刀一拔,怒喝道:“蠻子,見了王爺還不下跪!”
韃子窮兇極惡,不怕是不可能的,但人懷了死志后,也就不怕了。
“你們的王爺,與我有什么關系?”于應龍面不改色。
尼堪大怒,多鐸卻一揮手,制止了他。
多鐸雖然瞧不起漢人,可對于漢人中有骨氣的硬漢,還是比較佩服的。
“你不是來投降的么?那如何不能跪本王!”多鐸與于應龍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