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應龍卻并不畏懼,“我是于應龍,汝寧知府。今天是想和你們談判,希望貴軍能允許我們放百姓出城!”
多鐸臉上冷笑,“本王早有軍令在先,凡敢執兵抗大清者,滿城皆屠。你以為本王的話是放屁么?本王為何要放走城中的賤民?”
于應龍也冷笑一聲:“貴軍真是連蒙元都不如。蒙元征宋,還知道減少屠城,來瓦解抵抗,貴軍只知屠殺,一個汝寧都打不下來,還想用屠殺來震懾我們,真是愚蠢至極!”
尼堪再次大怒,多鐸臉上肌肉抽搐幾下,“難道屠城不能震懾你們么?屠一座不行,就屠兩座,本王不信你們不怕!”
“那貴軍得有這個本事才行,貴軍見過魏軍將士怕過么?你們只會激起仇恨,遇見一個又一個的汝寧!”于應龍說的很客氣。
多鐸其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豫南,清軍屠了不少堡壘,但是卻并沒有減少抵抗,反而激起了激烈的反抗。
這些天多鐸也想過原因,江北那邊望風而降,豫南卻舉步維艱,主要的原因是高蠻子確實有實力。
一座城池,當大清兵殺到,城里的人,首先會做出判斷,覺得自己不可能是清軍的對手,城池肯定守不住,那多半就會因為害怕屠城而投降。
可是要是城里的人自視甚高,判斷能守一守,選擇守城的話,那之后因為屠城的威脅,就會便得十分頑強。
這樣一來,清軍的死傷就太慘重了。
高義歡是個硬點子,他守下的人馬比較敢戰,很少出現望風而逃。
這樣一來,多鐸放出的威脅,便不僅不能起到降低抵抗的作用,反而會讓清軍的傷亡,成倍的增長。
多鐸注視于應龍,忽然笑了,“于知府真是好口舌!不過光憑幾句話,就想讓本王收回命令,不現實啊!”
于應龍道:“貴軍允許百姓出城,三日后,守軍開城,放貴軍入城。”
多鐸道:“為何三日后才開城?本王把人放走,你們又不開城,怎么辦?”
于應龍道:“因為我們不放心貴軍,三天時間剛好夠百姓逃離!”
大清軍的名聲就這么差嗎?多鐸臉上肌肉抽搐一下,“放百姓走可以,不過本王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們先開外城,本王再許百姓出城!”
說著他頓了頓,盯著于應龍,笑道:“第二,本王想要于知府,給本王做個幕僚。如何?”
于應龍鼻子里出了口氣,“好,沒有問題!”
多鐸當即笑道:“其實于知府對我大清有誤解,我朝一直是滿漢一家親,屠城只是迫不得已!”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