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朝廷要開礦山,或者商人要辦棉布作坊,需要資金投入,錢莊沒有那么多現銀,同樣可以加杠桿,多放紙鈔,讓礦山和作坊辦起來,等賺了錢了,就可以將錢還給錢莊。
這就是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當然這個杠桿不能隨便加,也不能一直加,必須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并根據市場的情況,對貨幣進行收緊,去掉杠桿,保證平穩的運行。
如果做好了,就能加快國家的發展,做不好,市場承受不住,那紙錢就會水漫金山,像金圓券一樣崩潰。
現在市場上只有五十萬兩的銀票,高義歡相信,最多回購二十萬兩,就能穩定銀票的價值。
但是要樹立信心,讓市場徹底接受,卻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銀票已經流通近三年時間,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流通,主要是沒有解決,誰來監督加杠桿的問題。
大商人和富戶,不知道你會加多少杠桿,會不會進行回購,要是一直增發,那不管說得多好聽,都是另一個寶鈔而已。
時間過去這么久,高義歡已經有了個想法,就是把錢莊從戶部剝離出去,招募勛貴、商賈、士紳入股,同時準備專項立法。
杠桿交給錢莊去放,而藩府需要錢,則通過錢莊發債來解決。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工作,現在一時半會兒,無法完成,高義歡準備在大婚之后,再來處理錢莊的事宜,同時對魏國各行各業進行整合,讓商賈們成立行業商會,把魏國的經濟搞起來。
說著,一行人已經到了議事堂,開始商議科舉考試的問題。
這時眾人做在議事堂中,高義歡問道:“這次來參加科舉的士子,我西魏的士子有多少,從江南和滿清一邊過來的人又有多少?”
李巖道:“這次科舉,我們西魏的士子,占七成,江南的士子占兩成,滿清過來的士子則不到一成。”
說著李巖繼續道:“現在的問題是江南的士子,雖然只有兩成,但是他們的水平,要遠遠高于我們西魏的士子。臣擔心這兩成,怕是會占據半數榜單,我們西魏的士子肯定會有怨氣,要提出非議。而科舉考試,是天下間,最公平的選官制度。如果我西魏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便會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
高義歡眉頭緊皺,以他的經驗來看,江南聞風鼎盛,別說占一半,超過一半都有可能,恐怕即便有殿試來調節名次,還是會引起非議。
高義歡一陣沉吟,“科舉考試還是要公正,否則會影響孤王和藩府的聲譽。這樣吧,這次除了用殿試來調節外,國子監再從落榜的西魏士子中,選名次靠前的五十人,然后借著孤王大婚的機會,賜給他們進士待遇。諸位以為如何?”
李巖點了點頭,“這個辦法可行!”
高義歡道:“內閣商議一下,就這樣執行吧!”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