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中,陜西總督衙門,現在已經成了西魏國內閣辦公之所。
高義歡一行人,回到內閣,衙門內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官員,顯得擁擠和繁忙。
西安突然成為西魏國的王京,幾個月的時間內,中央的各個衙門遷入城中,便只能擠在一起。
雖然現在條件很艱苦,但是高義歡覺得,這次遷都還是很有必要的。
西安適合建都,同時豫南和湖廣的地盤已經穩固,將都城放在西安,有利于他快速穩定關中。
這時一行人進了衙門,往議事堂走去,路上魯義方解釋著紙鈔的事情,“大王,有寶鈔、鹽引之鑒,銀票的發行,從一開始就不順利。藩府許諾,可以兌換,同時商人也可用銀票交稅,一些商人礙于情面,才勉強認可,但是始終只是在商人和藩府間流通。本來這批銀票,一直保持著一比一的兌換比率。最近因為戰事,西安這邊沒有錢莊匯兌,一下跌了下去,便沒有收上來。”
高義歡記得日本明治維新,廢兩改元,只用了三年時間,一兩銀子被日本銀行,放大二十倍,加了二十倍的杠桿,使得日本經濟得以騰飛,解決了工業化中,所需要的資金,同時擋住了外國銀行對日本金融的侵略。
當然杠桿加多后,也造成日元貶值,國內通貨膨脹,但日本通過回購的方式,最后保住了日元與白銀的兌換比例。
西魏國在經濟上,很難超過南京,因此建立一套近現代的金融體系,統一貨幣,就便得十分重要。
當然高義歡現在也明白,貨幣的關鍵在與信用,有信用才能加杠桿,玩金融游戲,刺激經濟。
現在高義歡已經不期望幾年時間,就把這件事情辦成,但是已經得到的成果,必須要守住。
他這么想弄好銀票,除了銀票能使商業更便捷,主要還是想要利用紙鈔加杠桿,解決西魏國的財政困境,以及看重近代金融體系,對經濟的刺激和調控能力。
“讓戶部在西安成立一家正金錢莊,對紙鈔進行回收。有多少,就回收多少,讓百姓和商人拿紙鈔來換白銀,直到換到他們手軟,換到他們相信藩府隨時都能兌換,只要他們不換了,紙鈔就穩定了!”高義歡皺著眉頭,邊走邊說:“現在才五十萬兩的攤子,還比較好收拾,戶部必須要穩定持鈔者對紙鈔的信心。我們要發紙鈔,就必須要記住,信心比黃金更珍貴。”
魯義方道:“臣明白了!只是這紙鈔收回來,那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么?”
高義歡停住步子,笑道:“怎么會白費呢?等紙鈔的價值穩定了,戶部就繼續增發啊!”
銀票貶值,正金錢莊就負責回購,穩定幣值,而幣值一穩定,就繼續增發,然后在回購,一點點的推行,悄悄的將杠杠加上去,便能緩解西魏國的財政壓力。
高義歡又吩咐道:“這個王京正金錢莊,戶部必須要辦好,地點就放在最繁華的東市,不要在乎規制,必須要夠大,夠氣派,看上去就不缺錢才行。”
魯義方點了點頭,表示能夠理解高義歡的意思。
如果這件事能夠做好,確實能夠解決魏國在財政上的短板,讓紙鈔為爭霸天下出力。
只要建立百姓對銀票的信心,魏國今歲打仗需要白銀二百萬兩,戶部只有存銀一百萬兩,那戶部將一百萬兩放入正金錢莊,加一倍杠桿,發兩百萬兩的銀票,維持戰爭,等戰爭過后,占據新的土地,財政好轉,再進行回夠,把多發的紙鈔,收回來,便能解決魏國的財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