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漢人的影響力,又開始收縮回來,三條道路都受到了阻礙。
現在西軍進入云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利益漢族政權對西南的控制,保住明朝二百多年來,西南開拓的成果。
此時魏軍無力剿滅西軍,而西軍涌入云貴后,立時就會成為云貴地區最強大的勢力。
孫可望擅長于打土豪,吃大戶,只要渡過最初的困難時期,便能在西南站穩腳跟,建立一個漢人割據政權。
從短期來看,西軍必會威脅四川,但從長遠來看,孫可望占據云貴,開發云貴,肯定會加速云貴的漢化,西魏今后若是占據此地,就省去了許多麻煩,可以直接享受孫可望開發后的成果。
因此高義歡認清眼下拿孫可望沒有辦法的事實后,決定同意孫可望稱藩的條件,同孫可望結盟。
雖然這是孫可望的緩兵之計,但是高義歡相信,當他真的同意后,孫可望肯定也樂于依附于西魏國之下,借助西魏國恢復實力。
現在西南雖然處于真空時期,但是畢竟是處于明軍和魏軍的威脅之下,西軍要有所作為,必然要選擇通好一方。
張獻忠、李自成之流對明朝藩王,還有士紳地主打擊之重,在政治上天然與南京對立,決定了他就是熱臉貼上明朝,南京也不會理他,所以他只有選擇西魏。
這樣一來,高義歡能夠獲得云貴的銅礦,同時也能利用孫可望來牽制南京。
以免今后西魏強,而明清弱時,南京再次走向與清聯合,避免西魏國沒有幫手的尷尬境地。
當然這樣一來,孫可望便不可避免的會做大,今后想擺脫西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現在高義歡已經奈何不了孫可望,便也就不需要去考慮孫可望是否會做大的問題,而是須要考慮眼下,是否應該各取所需。
先穩定四川,減少孫可望對四川的威脅,同時獲取云貴的銅礦,使得魏軍有足夠的銅,來實現兵器的變革,無疑附和高義歡的利益。
出于多種考慮,高義歡決定答應孫可望的條件,只是這個條件孫可望還認不認,那就不知道了。
此時在西軍撤離川南后,魏軍迅速控制了川東和川南各地,不過像石柱、播州,以及四川西南部數個州府、宣慰司、安撫司、招討司,則依然在明軍和土司的控制之中。
高義歡并沒有立刻就去解決這些明軍和土司,因為他們所處之地,大多在群山之中,只能慢慢分化瓦解,很難一戰而定。
十月底,在斥候稟報,孫可望攻下貴陽,主力向西南運動后,高義歡留下王得仁鎮守重慶和川南,便讓金聲桓回師湖廣。
高義歡也帶著大軍返回成都,準備整合四川,然而他剛到城都,關中就有消息傳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