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義歡與眾將站在沙盤前,聽著李定國說道:“大王,從關中之戰到現在,我軍已經連續征戰一年。雖然如果大王要求繼續進軍拿下北京,臣以為大軍也能拿下來,但是臣卻不建議這么做。”
河東戰役后,清軍大敗,魏軍要一鼓作氣,攻擊北京,至少有六七成的把握奪下北京。
高義歡問道:“為何?”
“回稟大王,臣有三個原因。”李定國開口道:“第一是,我軍連續征戰,物資消耗眾多,且忻口大戰后,各部損失較大,還未及時補充。雖說清軍的情況比我們更糟,大軍繼續進攻,大概率能勝,但是臣以為大勢已定,我們完全可以穩扎穩打,沒必要冒險。”
周圍眾將小聲議論,高義歡則微微頷首,“繼續說。”
“臣的第二個原因是,清軍膽氣以喪,大軍要是繼續進攻,多爾袞可能不戰而逃。這種情況下,多爾袞和豪格極有可能在外部的壓力下,冰釋前嫌。如果關內的清軍逃到關外,同關外清軍合流,我軍想要剿滅將十分困亂。”李定國沉聲道:“現在,我軍還沒做好接管薊遼防線的準備,要是清軍主力退守關外,對于我軍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在河東戰役結束后,魏軍中不少人認為要盡快拿下北京,然后大王做皇帝,大家論功行賞,把新朝建立起來,都有些迫不及待。
李定國說的話,正是高義歡曾經擔心的問題,魏軍占據北京,那北面需要防備整個長城沿線,南面也需要駐兵,防線太長,占了北京也不安寧。
清軍和蒙古人退到關外,不可能安心種地,他們需要糧食、布匹、茶葉、鐵器、瓷器、鹽巴這些生活必須品,而草原和關外沒有這些東西,他們的獸性很快就會被惡劣的生存環境激發出來,再次南下搶劫。
如果魏軍沒有準備好接手,長城防線,或者沒有足夠的騎兵來主動出擊,搶下一個籬笆破爛的院子,還真未必是件好事。
李定國見眾人都在沉思,頓了會兒,繼續說道:“最后一點,清軍連連征戰,各州縣幾乎已經沒有余糧,而從玄衣衛提供的情報來看,山東北直今歲可能發生饑荒。我軍要是進攻,地方上只會更加混亂,可能演化成更大規模的動亂和饑荒,屆時藩府既要完善長城防線,又要賑災,怕是分身乏術。”
李定國說完,最后總結道:“因此,臣以為不如緩一緩,多爾袞見暫時沒有壓力,也不太可能直接放棄北直、山東、淮北這么大塊的版圖。臣以為,可以準備充分之后,一路大軍直接從大同出關,包抄山海關,封鎖遼西走廊,然后大軍攻入北直,將清軍聚殲于關內!這時清軍主力一滅,我軍后方沒有威脅,大軍便可乘勢,橫掃江南。”
高義歡點了點頭,“清軍這次遭受重創,一時間也恢復不過來,本王確實不用心急。”
正說著,李來亨忽然進來,走到高義歡身邊,低聲說道:“大王,關中奏報,瓦剌軍逼近河套,歸附我們的蒙古部落,向藩府請援,希望大王能夠出面,讓瓦剌退出漠南!”
高義歡問語眉頭一皺,臉上有些驚訝,“這么快?前段時間準格爾不是還在漠北嗎?”
(感謝書友20181010112258802的500打賞,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訂閱,推薦)